AI搜寻带来SEO新规划!3大策略争取AI信任“浓度”比流量更重要

撰文: 经理人
出版:更新:

十多年来,网络内容、SEO 与广告之间建立一套稳定的三赢逻辑:创作者提供内容、Google 导流量、品牌投放广告,每个角色都有糖吃。

根据 SEO 关键字研究软体公司 Ahrefs 指出,AI 搜寻服务崛起,让全球网站点击量下滑约 34%,但搜寻量没变。这代表,消费者的搜寻行为还在,但资料获取的方式已经改变,他们不再点进网站,而是直接从 AI 给的摘要中获得答案,甚至包含价格比较、购买建议、评价整理等内容。

电商 M 型化发展!中小型电商应把预算投资在关键字广告

协助客户如雀巢、凯基银行等多家企业做 SEO、白话文商学院 SEO 顾问邱韬诚(Frank)指出,AI 出现加速电商 M 型化发展,大平台拥有商品数据、用户评价、价格优势,在 AI 推荐逻辑中占尽优势,小型电商如果还在用传统思维经营,等于是以卵击石。

以卫生纸为例,当消费者想找到“便宜又好用的卫生纸”时,AI 很可能直接比对虾皮、MOMO、PChome 的价格、评价,甚至列出每抽单价。这种情境中,小型电商很难与平台规模竞争。拥有 10 多年 SEO 行销顾问经验、客户涵盖远传电信、诚品等千家企业的 Harris 先生建议中小型电商,把预算放在关键字广告上。

同样的困难也出现在服饰业,当购买决策纯粹基于个人品味,SEO 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一件衣服好不好看,AI 说了不算,消费者的眼睛才是评判标准。因此,服饰品牌更适合在 Instagram 经营视觉内容,透过穿搭照片、直播试穿来吸引消费者。

延伸阅读:ChatGPT|你有追问、提供范例吗?7大错误用法限制AI“发挥潜能”

+31

专业性服务、知识密集产品,有机会逆势成长

不过,有另一群人在 AI 搜寻下,能拥有较多优势。Harris 指出,B2B(business to business)产业的采购流程相对复杂,需要详尽的案例、规格、实作细节与背景说明,在 AI 搜寻时代反而能逆势成长。

像是资安顾问或 ERP 系统供应商等,或者专业服务业(如律师、牙医、会计师、设计师等),“因为消费者还是会搜寻并进去网站看,品牌主的网站是否有给人专业的感受、再决定是否成为顾客。”

同样受惠的还有知识密集型产品,比如咖啡产业,当消费者想了解“浅焙和深焙的差异”、“不同产区豆子的风味特色”、“手冲技巧”等复杂知识时,教育性内容不只能帮助销售,更建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专业形象。

迎战零点击搜寻!从“流量思维”转向“被 AI 推荐”的影响力思维

当我们迎来零点击搜寻(zero click search)时代,网站内容会被参考,但不一定会被点击,电商跟品牌端如何迎战?

Harris 观察,不只是自然搜寻流量下滑,连关键字广告的点击率都受影响,因为用户在 AI 摘要就得到答案,根本不用再点其他广告。

“流量或许在未来不是个适合的指标了,”邱韬诚点出,品牌电商必须面对残酷现实,当用户在 AI 搜寻就能得到答案,过去追求“被搜寻到”的流量思维,必须转变为“被 AI 推荐”的影响力思维。

相关文章:用得AI多会蠢?微软:白领正丧失独立思考能力!3招保持思考活力

+10

SEO 新规则:强化 EEAT 原则,让 AI 愿意引用你

邱韬诚强调,进入 AI 搜寻时代,SEO 的角色从主角变成基础建设,“SEO 现在不只是做排名,而是要让 AI 愿意引用你。”

换句话说,你仍然需要网站、内容、标题与结构,因为这些都是 AI 抓取与理解资料的起点。不过,内容的写法与逻辑必须全面进化,这就会牵涉到 Google 所提出的 EEAT 原则:

经验(Experience)

分享的内容有实际操作或使用经验,不是“我们成立 20 年”这种宣言,而是要展现第一手的实战经验。邱韬诚举例,如果你卖体重机,与其只说产品规格,不如分享“我找了很久才找到可以连 Wi-Fi、又可以把资料连结到 Apple Health 的体重机”的使用心得。

专业性(Expertise)

内容在专业领域中有正确且深入的知识,Harris 观察,当大家都用 AI 写文的时候,文章的同质性就很高。例如,所有人都在写“咖啡豆烘焙指南”,真正的专业是能回答“为什么我的浅焙豆总是有草味?”这种具体问题。

权威性(Authoritativeness)

在产业中具代表性、能被信任,邱韬诚指出,当你的品牌在 Dcard 被讨论、在 PTT 被推荐、在各大媒体被报导,AI 会将这些讯号视为权威性的证明。

可信度(Trustworthiness)

网站整体资料透明、具真实性与一致性。像是产品有完整的规格说明吗?有真实的用户评价吗?退换货政策清楚吗?这些看似基本的资讯,都是 AI 判断一个网站是否值得推荐的依据。

在过去,EEAT 是 Google 衡量内容品质的标准,但在 AI 搜寻时代,它更进一步成为 AI 模型选择“要引用谁”的重要准则。

也因此,品牌在产出内容时,要更接近 AI 的语言与偏好:资讯结构化,有标示、有分类,不只是人读得懂,也要让机器能准确解析。例如在产品页上明确标示“适用肤质:敏感肌”、“SPF 系数:50+”、“容量:50ml”,比起一段冗长的描述更有机会被 AI 抓取引用。

提升品牌在网络生态的影响力,在顾客的购买旅程“一直出现”

零点击时代另一项转变是:内容不再只是存在于官网,而是要扩散在整个网络生态中。

“一个网站有提及到一个品牌,跟 100 个网站有提及到这个品牌,它的浓度不一样。”邱韬诚用“浓度”这个词,形象描述 AI 搜寻时代的新游戏规则。

过去做 SEO,企业把关键字排名做到第一页就算成功。但现在,AI 会综合评估一个品牌在整个网络生态系统中的影响力。如果你的品牌只在自己的官网出现,而竞争对手被各大媒体报导、部落客推荐、论坛讨论,那么在 AI 的判断中,谁更值得推荐,答案不言而喻。

Harris 更提到“全域搜寻优化”(Search Everywhere Optimization)的概念,就像不同世代有截然不同的搜寻习惯。年轻人买东西前,可能先在 Instagram 看穿搭照、到 Threads 找讨论串、去 Dcard 爬文,最后才到电商平台比价、下单。

这代表品牌不只要让 AI 找得到,更要在用户的购物旅程中“一直出现”。每一个平台的曝光都是为品牌累积“可信任感”,AI 最终会根据这些轨迹,做出是否推荐你的判断。

重新调整 SEO 策略,让品牌成为 AI 信任的资料来源

对品牌来说,最关键的不是学会最新 SEO 技巧,而是重新判断自己的价值在 AI 搜寻中该如何呈现。

如果你卖的是标准化商品,与其在 SEO 上硬拚,不如强化广告操作、优化转换机制与定价策略。相反,如果你身处需要专业教育与资讯解释的领域,应该投入资源建立完整知识内容、生态布局与跨平台口碑。

垂直小众市场也会是未来的新解方,过去大家抢著写“跑鞋推荐文”,但现在消费者会问“扁平足跑马拉松,穿哪双鞋最稳?”邱韬诚建议,与其在大市场当小鱼,不如在小市场当大鱼。若你能深耕这样的主题、提供第一手经验与解法,AI 就有更高机率将你推荐给对的人。

在这个 AI 主导的时代,内容依然重要,但形式、位置与策略必须同步进化。不是所有人都会点进你的网站,但当消费者问“我该选哪个品牌?”你的品牌成为 AI 信任的资讯来源、消费者讨论的话题、意见领袖推荐的对象,这才是品牌真正该去争夺的位置。

【本文获“经理人”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