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零存款也滚出200万退休金!她分享3招:退休族别买高股息ETF

撰文: 风传媒
出版:更新:

面对高通膨时代与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如何准备足够的退休金成为全民焦虑。然而,一位在49岁被“非自愿性”离职的台湾理财作家娴人却证明,即使起步晚、甚至零存款,透过纪律的投资与正确的策略,仍有机会累积千万台币退休金,安心享受退休生活。她在下班经济学节目中分享,自己退休七年后,退休金不减反增32%,期间还能去欧洲三次。

意外的提早退休路:从金融业主管到财务焦虑

​娴人过去在金融业担任外商主管,从未想过自己会提早退休。她表示,49岁那年因公司合并,面临“DNA不合”的检讨与部门轮调暗示,最终与同事一同离开。这次非预期的离职,让她一度陷入财务焦虑,尤其习惯自主管理金钱的她,面对经济来源的转变,开始认真盘点退休金的管路。

回顾早期理财习惯,娴人坦言,即使身在金融圈,她也只是遵循基本操作:定期定额投资基金,并设定20%停利、5-10%停损。然而,这样的模式却让她发现现金流极不稳定,绩效也常因追逐明星基金而在高点进场,导致报酬率不佳。她笑称,这让她一度“不相信金融圈”的投资建议。

相关文章:理财|父母要退休 好应让他们叹世界 6大财务建议子女应早准备

+19

摆脱盲投迷思:4%法则成为退休金管理核心

为了更系统地管理退休金,娴人深入研究并采纳了美国盛行的“4%法则”。

1. 核心概念

假设退休金有1000万元(编按:台币,下同,台币1000万元约港币260万元),每年可提领初始资产的4%(即40万元)作为生活费。

2. 抗通膨调整

每年提领金额可依据通货膨胀率调高,确保生活品质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如同“自己帮自己加薪”。

3. 底层投资

4%法则的运作基础是将剩余资金长期投入指数投资,建议配置股票与债券,例如股五债五(各50%)的组合,历史平均报酬率约可达5-7%。

娴人以1000万元退休金为例:第一年提领40万元,剩下960万元投资股五债五,每年约产生48万元的报酬(5%)。扣除花费,年底资产仍有1008万元。她强调,即便经过30年,在理想状况下(例如60岁退到90岁),退休金仍能有数百万元盈余,提供稳健的现金流。

实战资产配置:股六债四与指数化投资的选择

尽管4%法则最早建议股五债五,但娴人根据自身风险承受度与市场状况,调整为“股六债四”(股票60%、债券40%)的更积极配置。她从初期焦虑不敢全押股票,到逐步调整比重,展现了投资心态的成熟。

1. 股票部位

她选择指数化投资,购买追踪大盘的ETF(如台股0050、006208),并考量全球配置,投资全球股票ETF。她发现,相较于过去积极管理个股或定存股(如鸿海、国泰金),指数化投资虽无须耗费大量时间顾盘,长期报酬率反而超越自行选股。

2. 债券部位

她初期投资台湾长期公债和公司债ETF,但鉴于市场波动与升息不确定性,后期转向配置美国中短期政府公债(7-10年期)和综合债券(存续期间约6-7年),以降低利率风险。

相关文章:财务自由|有买股票、保险便以为识理财?6个谬误或令你经济受困

+14

打破高股息ETF迷思:追求成长而非表象收益

​娴人明确表示,她不赞成退休族将资金投入高股息ETF。

1. 长期报酬率落后大盘

她观察发现,高股息ETF的长期报酬率普遍落后大盘指数,不符合4%法则对资产成长的需求。

2. 现金流非真稳定

高股息ETF的配息仍受股市波动影响,并非真正稳定的现金流。她认为,稳定的现金流应主要来自债券部位。

3. 资金运用效率低

高股息ETF可能配发10%以上股息,但依4%法则,投资人只能花4%。若将多余股息再投入,反而不如直接投资追踪大盘的成长型股票ETF,因为其长期成长性更好。

4. 分散性不足

高股息ETF往往集中在台湾少数高配息产业或个股,分散性不如全球指数型ETF,不符合4%法则的多元配置精神。

5. 崩盘仍受影响

高股息ETF在市场下跌时,价格仍会受到冲击,甚至可能导致亏损,并非绝对抗跌。

退休焦虑的解方:资金纪律与再平衡

面对退休金管理可能遇到的股灾波动,娴人分享了她的应对之道:

1. 预留紧急预备金

投资组合中应保留紧急预备金和债券部位,以因应股市不佳时的现金需求,避免被迫卖股。

2. 定期再平衡

每年定期检视资产配置比例(例如股六债四),当股票部位因上涨而超出比例时,卖出多余部分,将部分资金保留作为现金流,或再平衡至债券部位,这样能自然产生生活所需现金,无需担心卖股。

3. 长期持有与耐心

即使市场波动,只要长期坚持指数化投资和资产配置,退休资产理论上会随著时间成长。她自身经历多次股灾,因配置得当,资产水位仍能维持并持续增长。

相关文章:断舍离|老公提早退休她忧钱不够用 怎知做3件事家庭支出即减4成

+11

45岁零存款也能千万退休金?实战试算与储蓄心法

对于担心退休金的年轻世代或起步较晚的族群,娴人提供了千万退休金的累积路径:

目标:

假设20年后(65岁)需要累积到1400万元(约港币360万元,已考虑通膨后的实质购买力)。

储蓄门槛:

若月薪平均5-6万元(约港币1万3千元至1万6千元),需每月储蓄2万7千元(约港币7千元,储蓄率约45%)。

投资策略:

保守型(仅定存):20年后约700多万元(约港币180万元),无法达标,但储蓄习惯仍重要。

稳健型(股五债五,年化报酬率5%):20年后约1100多万元(约港币290万元),仍稍有落差。

积极型(股六债四,年化报酬率6-7%):20年后可累积到1400万元(约港币360万元)。娴人建议,上班族因有稳定收入可承受较高风险,故股六债四是安全且能达标的配置。

退休金的累积与管理并非遥不可及,即使曾因投资亏损而却步,或缺乏系统性概念,只要愿意从现在开始,建立纪律的投资习惯、选择正确的指数型标的、做好全球股债配置,并坚持长期执行,避免被短期波动吓倒,就能为自己打造一个更理想的退休生活。这不仅关乎金钱,更关乎心态的稳定与对未来的掌握。

相关文章:储蓄保险|风险低抵买?思考投资3大要素 就知不能靠它规划退休

+9

【本文经《风传媒》授权转载,原文:45岁零存款也能滚出千万退休金?前外商主管曝3招:退休族千万别买高股息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