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古埃及大展深度游!图坦卡门像、猫木乃伊 精选十件必看展品
【古埃及/展览】各位古埃及历史迷,准备好了没有?万众期待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年度重磅大展“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馆珍藏”,将于后日(2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这次展览号称香港历来“规模最大、内容最全面、展期最长”的古埃及文物展览,由香港故宫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主办,从七间埃及顶级博物馆及萨卡拉考古遗址,精选出250件国宝级瑰宝,当中许多更是首次离开埃及、首度在港亮相。
为了让大家有充足时间规划行程,就让我们化身你的导赏员,带你深入展厅,解码这次展览的四大展区,并为你精选10件必看展品!
展览四大单元循序渐进
展览从“法老的国度”开始,这里是你认识古埃及的入门课。你会看到宏伟的法老雕像,了解他们如何作为“人间之神”统治国家;透过诸神传说,窥探古埃及人独特的宇宙观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从彩绘木棺到日常用品,理解他们对“永生”的执著追求,以及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
展览的重中之重则是第二单元“图坦卡门的世界”,聚焦于史上最著名的少年法老图坦卡门。他的一生充满谜团,9岁登基,18岁骤逝,其陵墓却奇迹般地未被盗掘,为后世留下了数千件稀世珍宝。此区将透过宏伟雕像与精美文物,重现这位法老所处的动荡时代,以及当时登峰造极的艺术成就。
“萨卡拉的秘密”聚焦近年考古界的超级热点萨卡拉,这里展出近40件最新出土的文物,包括大量彩绘人形棺和动物木乃伊。你将会看到成千上万的猫咪如何被制成木乃伊,作为献给猫神巴斯特的祭品,揭开古埃及人对动物崇拜的神秘面纱。
最后是“古埃及与世界”,此单元探讨它与希腊、罗马等地中海文明的频繁交流,以及文化融合的产物,并展示中埃两国在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上的合作成果。
10件必看展品
1. 图坦卡门巨像
全场最瞩目的焦点,非这尊图坦卡门巨像莫属。有别于传统法老雕像僵硬、理想化的面容,这尊雕像以惊人的写实手法,刻划出图坦卡门年轻而优雅的独特气质,五官特征鲜明。然而,他传统的站姿和服饰,又暗示著他终结了父亲阿肯那顿的宗教改革,带领埃及回归传统。而最精彩的故事,藏在细节里。如果你仔细观察雕像腰带扣上的“王名圈”(古埃及用来框起法老名字的椭圆图案)。你会发现,上面的名字有被修改过的痕迹!
原来,图坦卡门英年早逝后,权力落在宰相阿伊和军事统帅哈伦海布手上,他们先后继位为王,并厚颜无耻地将这尊雕像上的图坦卡门之名抹去,刻上自己的名字据为己有。这尊雕像,不仅是一位少年法老的肖像,更是一段充满权力斗争、历史被刻意抹除的宫斗剧的无声见证。博物馆更利用光雕投影技术,虚拟重现雕像昔日绚丽的色彩,绝对不能错过。
2. 猫木乃伊
在古埃及,猫是女神巴斯特的化身,备受崇敬。萨卡拉遗址发现了数以十万计的猫木乃伊,场面壮观。这些猫咪并非法老的宠物,而是信徒们献给女神的“还愿物”,以祈求庇佑。当时甚至有专门的“猫咪养殖场”和制作工场,形成一条龙产业链。更有趣的是,X光检查发现,部分木乃伊内部竟然是空的或只填充了杂物,看来“偷工减料”的商业操作自古已有!
3. 酿啤酒像与四千年的面包
古埃及人跟现代人一样,也爱喝两杯!啤酒和面包是他们的主食,甚至被用作支付工资。这尊小小的木雕,生动地还原了当时酿酒师过滤麦芽糊的场景。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旁边展出的那块三角形面包,是货真价实、拥有约四千年历史的食物!凝视著它,仿佛能闻到尼罗河畔古老面包坊飘来的麦香。
4. 赛提尔伯尼的卡诺皮克罐
这几个瓶瓶罐罐,就是这次展览爆红的“法老盲盒”的设计原型!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容器,而是用来保存木乃伊内脏的“卡诺皮克罐”。
古埃及人相信,要复活,身体必须完整。因此他们会将肝、肺、胃、肠取出,分别存放在由荷鲁斯的四个儿子守护的罐子里:人头罐保管肝脏、狒狒头保管肺脏、豺头保管胃脏、隼头保管肠脏。心脏则会留在体内,因为他们相信心脏是思想和良知的所在,要在冥界接受“心脏秤重”的审判。
5. 辛努塞尔特一世巨像头部
一踏入展厅,你很难不被这尊巨大的头像所震慑。它只是原雕像的头部,但尺寸已极其惊人,可以想像近10米高的完整雕像会是何等壮观。辛努塞尔特一世是中王国时期的强大君主,他头戴象征上埃及统治权的“白王冠”,表情庄严,完美体现了法老至高无上的神圣威权。
6. 哈特谢普苏特跪像
哈特谢普苏特是古埃及史上最传奇的女性统治者之一。她从王后变为摄政,最终称王成为法老。在那个男性主导的社会,她巧妙地运用政治手腕巩固权力。这尊雕像就是最佳证明:她虽为女性,却身穿男性传统的申迪特裙,甚至戴上了假胡子,以符合法老的传统形象,向世人宣告她统治的正当性。
7. 复活的欧西里斯像
欧西里斯是埃及神话中的冥界之王,他的故事充满悲剧与重生。他被弟弟塞特杀害分尸,后由妻子伊西斯寻回尸块并使其复活。大多数欧西里斯的形象都是庄严的木乃伊形态,但这尊雕像却捕捉了他苏醒复活、头部擡起、面带微笑的罕见一幕。
8. 阿肯那顿巨像
与女婿图坦卡门的写实风格不同,阿肯那顿的雕像充满了离经叛道的诡异美感。他发起宗教革命,废除埃及传统的多神信仰,独尊太阳神“阿顿”。为了与过去彻底决裂,他连艺术风格也一并颠覆。这尊巨像的五官被刻意拉长,嘴唇丰厚,腹部微凸,呈现出一种雌雄同体、超凡脱俗的王者形象,后世称为“阿玛纳风格”。
9. 河马像
这只蓝色釉砂河马雕像,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没错,它就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镇馆之宝“William the Hippo”的亲戚!在古埃及文化中,河马形象充满矛盾:它既是尼罗河中带来破坏与混沌的可怕生物,也因其强大的生命力而象征著守护与再生。人们将它放入墓中,希望借助其力量护佑亡者顺利抵达来世。
10. 三种文字书写的石碑
提到多语言石碑,大家都会想到解开古埃及文字之谜的罗塞塔石碑。而眼前这块,可以看作是它的“民间版”。石碑上同样刻有三种文字:传统的埃及圣书体、日常使用的埃及世俗体,以及当时官方语言希腊文。它记录的并非国家大事,而是一位军事统帅向女神捐献土地的事迹。这块石碑让我们看到,在希腊罗马统治时期,不同文化与语言如何在埃及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共存与交融。
【古埃及文明大展——埃及博物馆珍藏】
展览日期: 2025年11月20日至2026年8月31日
地点: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展厅9
票价:
特别展览门票: 成人$190;特惠$95 (可参观展厅1-7及9)
全馆通行门票: 成人$230;特惠$115 (可参观所有展厅)
另设家庭套票及“盲盒+门票”等优惠组合,详情请参阅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