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话剧登陆香港 揭贪官堕落轨迹 演员凯丽即兴台词成全场高光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亲自设计的“鳄鱼变成龙”无人机灯光汇演,11月20日晚在维港上空上演。当晚,莫言在湾仔会议道与慕名而来的市民游客共同观看,并在汇演期间接受《香港01》采访表示,首次在维港观看无人机表演非常震撼满眼生辉。

这次莫言来港是因11月21日至23日他的首部话剧作品《鳄鱼》,将首度登陆香港,于葵青剧院演艺厅连演三场,把这个关于权力、欲望与人性的故事带到本地观众眼前。香港演员邓萃雯在《鳄鱼》中饰演“瘦马”一角,在接受采访时,莫言大赞,“邓萃雯普通话比我好”。本次在港上演,“瘦马”一角将由内地资深演员张凯丽饰演。

莫言在采访时表示,剧中凯丽让邓萃雯说普通话一幕成为全场亮点。

11月20日晚,无人机群在维多利亚港上空不断变换图形,从鳄鱼翻滚,到金龙上天腾空而起,与维港两岸璀璨灯火交相辉映。莫言引用《易经》中的名言“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形容表示,“鼎盛时期才有飞龙在天,是祝福,是热闹,是繁荣昌盛。”

本次维港上空上演“鳄鱼变龙”,便是为莫言的首部话剧作品《鳄鱼》在港上演进行预热造势。虽题为《鳄鱼》,但莫言强调,对自己而言,无论小说还是话剧,“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写人”,通过“鳄鱼”随著环境改变生长型态,来寓言人物贪念的膨胀,“你给牠多大的地方,它就能长多大,替牠换上更大的鱼缸时,其实就是一次次替自己的欲望腾挪空间,直至最终反被吞噬。

《鳄鱼》由北京央华戏剧与“两块砖墨讯”联手制作,导演为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得主王可然,集结赵文瑄、张凯丽、李勤勤、白凯南,以及香港演员邓萃雯等殿堂级演员演出,并由央华戏剧《如梦之梦》原班制作团队打造。自2024年首演以来,该剧凭借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和强烈视觉美学,荣膺第十八届中国文华奖表演奖,被视为中国当代话剧的重要作品。

+1

内地演员凯丽即兴台词成笑位 叫TVB视后“说普通话!”

在采访中,莫言还特别提到与香港演员邓萃雯的合作,他介绍,剧组邀请香港演员邓萃雯饰演剧中角色“瘦马”,语言差异意外成为笑点来源。邓萃雯在话剧表演时使用“港普(香港普通话)”,确实给内地观众在观看时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

不过北京演员张凯丽在演出时加上了一句即兴台词“说普通话!”,反而成为全场高潮,也让观众对邓萃雯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给予了充分的理解,让香港元素正在走入内地话剧舞台的语言之中。莫言还笑言,“当然我的普通话还不如邓萃雯说的。”本次在港首演《鳄鱼》,“瘦马”一角将由张凯丽饰演。

演员凯丽(右一)与莫言。(人民网)

近年来,莫言多次来港参与文化活动。谈到这次话剧在香港首演,会否意味未来更多在港发展、协助内地文学文化“出海”,他表示,现时两地往来早已十分频密,十分方便,他期望这种便利交通能进一步深化两地文艺交流︰“慢慢地,我想香港很多作家、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会被内地读者和观众所了解、所熟悉;反过来也是一样。”

被问到特别关注的香港艺术家及作品时,莫言逐一点名他熟悉的香港文学阵容,譬如金庸、西西,以及董启章的“香港三部曲”等等,他说“我想他们都是代表了文学各种不同的风格,整体勾勒出香港文学一个非常辉煌的面貌。”他也表示,随著科技的发展,以及各种艺术展示方式的变化,香港也将会有新的作家、新的艺术家群体不断涌现。

除了话剧与无人机表演,莫言亦提及与王振及“两块砖墨讯”在港举办的摄影书法展。展览尝试打破传统书法展“框裱”的陈列方式,用灯箱和明亮光线的辉映展现书法、摄影作品的细节,鲜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鳄鱼》由北京央华戏剧与两块砖墨讯联手制作,导演为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得主王可然,集结赵文瑄、凯丽、李勤勤、白凯南,以及香港演员邓萃雯等殿堂级演员演出。

香港成《鳄鱼》重要一站 话剧首演连演三场

《鳄鱼》此番登陆香港,是该剧在获文华奖后的重要巡演站点。剧目以“鳄鱼”为隐喻,剖析权力与欲望的膨胀过程,围绕贪官单无惮的堕落轨迹展开,借荒诞情节映射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困境,并以“当鳄鱼在缸中生长,人心在笼中膨胀”作为警世标语。

演出将于2025年11月21日至23日在香港葵青剧院演艺厅举行,安排如下:
11月21日(星期五)19:30
11月22日(星期六)19:30
11月23日(星期日)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