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费用飙升速度快过GDP Bowtie廖永熙拆解应对方法|财策相对论

撰文: 黄捷
出版:更新:

公营医院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加价,急症室收费由原来的180元增加至400元,加幅超过1.2倍,而公营医院的普通科门诊亦都会增加至150元。 根据香港癌症资料中心的数据,除了一般病痛之外,癌症有年轻化的趋势 ,市民可以怎样保障自己?今集我们邀请了Bowtie的首席医务总监廖永熙Jacky 和大家分享他对公营医院加价的看法。

医疗费用增长劲过GDP

廖永熙认为,就医疗保障,本港设有“安全网”,但没可能永远“100%”,例如高端医疗服务,可能是CT、MRI等在公营医疗系统中等候时间都是比较长。与此同时,市民对医疗的需求也一直在上升,原因包括香港人口老化问题,以至医疗科技不断地发展,医疗费用不断地上升,“没错,我们是在发明愈来愈多的新药、 新的疗法 ,但是这些疗法的费用亦都是随之上升 。”

高端项目包括电脑扫描、磁力共振等,在公营医疗系统中等候时间都是比较长。

他续称,香港在私营医疗,又或公营医疗,每一个人均所需要的费用其实是不断地上升,速度快过香港GDP增长的百分比,“其实这件事已发生了很久,大概十多二十年前,﹙医疗开支占GDP百分比﹚是4%,但今时今日已经增至8%。”

本港大部分私营医疗费用 港人自掏腰包

为应付开支,不少人会购买医疗保险,但原来数字仍不算突出。廖永熙指出,本港大部分的私营医疗费用,大多港人自掏腰包,大概占六成半至七成,余下三成才由保险覆盖。

本港大部分的私营医疗费用,大概占六成半至七成是港人自掏腰包。

倘市民希望购买保险“对冲”开支风险,廖永熙提醒,医疗保险有不同的级别,但如果能覆盖入院、 治疗癌症及大型手术,等于覆盖了大部份,“真的需要用私营医疗市场不外乎这样东西。”

廖永熙续称,在癌症的治疗方面是特别高,因此购买医疗保险时,应关注是否有足够的癌症的保障,其次才是是否“舒适”、是否所谓名医。

另一边厢,谈及医疗价格“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廖永熙则称,背后有很多原因,例如每一个病人都不同的情况,未必能做到套餐“明码实价”,“真的要做到好像一个餐厅有一个餐牌,是很一目了然,但我很了解这个未必是每一个情况都做得到。”

Bowtie 首席医务总监廖永熙Ja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