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推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第二阶段咨询 增两行业望释漂绿疑虑
金管局去年推出首阶段《香港可持续金融分类目录》(香港分类目录),涵盖发电、交通运输、建筑和废物处理四个行业下的 12 项经济活动,为业界提供评估工具,令市场参与者在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决策中有据可依,释除“漂绿”的忧虑,从而促进更多资金流向绿色及可持续活动。金管局于今日( 9 月 8 日)推出第二阶段 2A 部分的分类目录原型(第 2A 阶段),并展开公众咨询。
将引入制造业和资讯及通讯科技业两个行业
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表示,分类目录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就第 2A 阶段展开公众咨询,之后将逐步扩展至 2B 及后续阶段,涵盖更多经济活动和措施。第 2A 阶段录引入两个新行业,即制造业和资讯及通讯科技业,令涵盖的行业数目从四个增加至六个,当中包括的经济活动从 12 项增加至 25 项。
阮国恒在汇思撰文表示,第二阶段亦首次涵盖转型定义,并为经济活动提供“绿色活动”、“转型活动”、“转型措施”的定义。“转型”是指现时未符合绿色定义,但能在短期内显著减少碳排放,或有潜力转型至 低碳排放的经济活动和措施。在具体界定转型活动时,金管局参考了国际主流分类标准,确保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考虑亚洲地区的需求和挑战。
以制造业为例,其转型措施参考了内地及其他地区的行业实践和相关标准。 这种兼容并蓄的方式,不仅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清晰的指引和方向, 也兼顾了区内低碳转型的实际情况,从而务实有效地推动区内低碳转型进程。
新增“适应气候变化”类别
另外,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减缓”和“适应”双轨并行,金管局在第 2A 阶段分类目录中 新增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类别,即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以 防止或减低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
阮国恒指出,随着全球暖化日益加剧,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以香港为例, 极端降雨事件显著增加。今年 8月 5日的雨量便打破了该月最高日雨 量的纪录3。与气候变化共存并提升适应能力,增强对极端天气事件 的抵御力,已成为一个迫切且不可忽视的议题。然而,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估算,全球每年在气候适应方面的资金缺口高达 1,870 亿至 3,590 亿美元,为推进气候适应行动带来巨大挑战。
鉴于适应气候变化具高度的地域性,第 2A 阶段分类目录聚焦香港及邻近地区的气候风险,率先针对水灾风险与水资源压力,并 引入相关的适应措施,例如安装水资源监测设备。未来,金管局将逐步扩大并进一步完善香港分类目录,包括计划加入钢铁、水泥等重工业,以及天 然气发电等活动和措施。长远而言,金管局亦会考虑如何将香港分类目录纳入银行监管政策中,并就此与银行业保 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