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基金据报据再度投资内地私募基金 惟因俄乌战事感犹豫
欧洲养老基金、捐赠基金以及其他大型长期资金据报再次开始探索对中国的私募股权(PE)投资。外电引述知情人士指,凯雷集团、华平投资(Warburg Pincus)、太盟投资(PAG)等在内的私募股权投资接收到全球投资者对于投资中国的询问。
报道指,虽然对中国的兴趣增加,但尚未带来实际投资,但与过去几年形成鲜明对比。当时资金更多流向亚洲其他地区,主因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以及中国对私营企业的整顿。如今,随著中国市场因科技突破与经济前景提升而持续繁荣,以及部分资金从美国转移出来,投资热情正在回潮。
德国私募股权公司HQ Capital亚洲负责人Michael Hu表示,现时对亚洲和中国的投资态度确实比以前更加开放一些。而该行在新加坡和香港均设有办公室。
报道指,凯雷集团、华平投资及太盟投资集团拒绝置评。不过,中国要在私募股权领域重返昔日的地位,仍将面临艰难的道路。
欧美投资者在华投资参与大减
自2022年以来,私募股权行业集体对中国重新评估。大型机构例如KKR、凯雷与黑石均暂停或缩减在华交易。根据贝恩数据显示,2024年这些最顶级的私募股权公司仅参与了中国交易价值的6%,而在2018至 2023年间的平均水平则为24%。
消息人士指,北美投资者仍大多反对在中国投资。有投资公司的区域负责人亦指,一些欧洲投资者,尤其是来自北欧的投资者,对中国的取态也受到俄乌战争的影响而保持犹豫,认为任何对中国的投资,都有可能被视为间接支持俄罗斯战争。
然而,美国国内局势的动荡引发轻微转变。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的新一轮关税正在部分刺激对中国的关注,因部份投资者希望借此多元化,减少对美国的依赖。有一名美国投资者指,这些新的询问同时也反映市场对美国可能放宽部分对外投资限制的预期。
尽管近期出现了投资中国的回暖迹象,但消息人士称,在投资者真正看到中国市场出现一系列大规模投资与退出交易之前,资金投放仍将十分有限。而这些都是市场真正回归的关键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