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港元|金管局︰零售应用需求不大 将优先发展批发层面

撰文: 黄文琪
出版:更新:

金管局今日(28日)发布《“数码港元”先导计划第二阶段报告》,结果显示,公众并没有明显偏好“数码港元”或代币化存款,而商业银行较为偏好代币化存款。因此,金管局认为,“数码港元”现阶段的需求集中在零售场景以外,即应用于批发层面,目前尚未确定扩展“数码港元”的时机。

“数码港元”零售应用现阶段需求不大

金管局第二阶段评估了“数码港元”在多种零售场景中的商业可行性及可扩展性,亦将“数码港元”与代币化存款(即代币化形式的商业银行存款)进行比较,以判断“数码港元”在零售场景中所能发挥的价值。

试验结果显示“数码港元”及代币化存款能够促进具成本效益、可编程及稳健的交易,但鉴于香港健全的银行监管制度及全面的消费者保障,市民高度信任香港稳健的银行体系,因此市民对“数码港元”与代币化存款的接受程度相若。“数码港元”零售应用现阶段需求不大。

不过,金管局补充,由于“数码港元”由金管局发行,不具有信贷风险,因此特别适合用于大额交易结算。现阶段的需求集中于零售场景以外,因此未来将优先发展“数码港元”应用于批发层面,推进金融机构问使用“数码港元”进行支付。

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表示,“数码港元”零售层面的应用将停下,主要集中在批发层面的应用。﹙资料图片﹚

暂不正式推出“数码港元”

金管局表示,金管局将继续推进政策、法律及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为未来“数码港元”潜在扩展做好准备,相关准备工作预计会于2026年上半年完成。如果未来决定将“数码港元”推广至零售场景,将有助于加快落实大规模使用,但目前尚未确定扩展“数码港元”的时机,即“第三阶段”暂时搁置,不会正式推出“数码港元”,也没有相应时间表。

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表示,“数码港元”零售层面的应用将停下,主要集中在批发层面的应用,有金融机构已经在一些用例中使用“数码港元”,例如国际贸易结算、代币化债券、现实世界资产(RWA)、不同银行之间的代币化存款交易,“数码港元”在其担任交割、载体等角色。

对于金管局数码货币框架,李达志表示,稳定币、代币化存款与“数码港元”技术性质相近,不过稳定币、代币化存款在零售层面应用机会大,且场景视乎发行机构,而“数码港元”将主打批发层面,目前已经有9间银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