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形”反弹经常听见 原来与“双底”理解截然不同|聂振邦

撰文: 聂SIR
出版:更新:

早前我们看了“图表形态”的两种反转利好形态为“双底”和“三底”,又探讨了与之相近的“潜伏底”,今次跟大家讲解的是坊间看为与“双底”类近,但实则却是不然的“V形 / V形底”。记得接近两个月前讲解“双底”时,描述为“双底”像是两个“V”形的结合,并指出相对“双底”和“头肩底”,“V形 / V形底”是三种形态中最俐落的反弹。三种形态虽然都带有从底位或底水平回升的意味,不过在实际的价量互动上,却见不同,“双底”和“头肩底”倾向出现“背驰”。

形态前后价量变化解读

这是指当股指或个股下行时,成交金额或成交量渐见减少,即“价跌量缩”。“V形 / V形底”却于跌浪接近尾接时,见“价跌量增”,并出现市场形容为“终极一跌”的现象。于跌浪尽头当日录得大跌幅,异动下跌当日伴随交投也异常活跃,于股指或个股表现相对录得巨量成交额或成交量。究其原因既有投资者在恐慌性抛售,所以股指或个股于下行一段日子后仍见急挫;同时也有不少投资者认为股指或个股已处于异常吸引水平,所以大举进场。沽压耗尽配合买盘不断涌现,故此形成“V”形反弹。

昔日恒指形态应用参考

“V形 / V形底”较具代表性可参考恒指在2022年3月的案例,于当中1月下旬升至逼近25000点后稍见回调,再于2月10日高见25050点,形成“双顶”的利淡形态,继而恒指一直走弱。跌至3月3日收报22467点,不足一个月较高位累跌已近2,600点,跌幅已超过一成,当时表现已令市场不少投资者感失望。不过随著3月4日再跌逾560点,收报21905点,22000点关口已裂口方式跌破,令无数投资者感诧异。皆因自2017年3月至当日,只见2020年3月有两个交易日失守收市而已,因此市场视为重要的心理关口。

心理关口未必属支持位

然而,这个关口竟然不是有力的支持位,相反地原来如此脆弱轻易失守,让人意识到当时港股要继续寻底。另一被重视关口为20000点,同样不堪一击,于2022年3月7至11日仅“苦撑”一周,下个交易日 (3月14日) 恒指收报19531点,3月15日收报18415点,20000和19000点关口在短短两日相继失守,这两天的大市成交金额分别约2,231亿和2,862亿元,罕见地连续两日超过2,000亿元,自2021年7月30日以来未尝出现,反映当时投资者恐慌情绪已达极之高涨水平,不问价抛售港股的人不计其数。

从上述高位25050点,至2022年3月15日收报18415点,历时仅约一个月,累跌超过6,600点,跌幅接近26.50%,已“股灾”形容当时情况亦不为过。正因当时急挫配合异常大成交额,形成“终极一跌”造就了紧接见“V形 / V形底”反弹。于3月16日成交额突破3,000亿元,实约3,098亿元,恒指重上20000点收市,报20087点,反弹超过1,670点。之后五个交易日再升逾2,000点,截至3月23日收报22154点,21000和22000点关口接连上破,最终到4月4日高见22523点,上破22500点后,这个升逾4,100点的升浪才告结束。

【财经专栏】聂振邦(聂Sir).新股聂人|博威环球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

笔者确认本人及其有联系者均没有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其一是在执笔前三十天内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发出后三个营业日内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笔者现时也并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