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械人企业被指未获大订单 高盛﹕当前规划不意味存供应过剩

撰文: 张伟伦
出版:更新:

人形机械人为内地近年积极发展的硬科技,个别公司更被视为明星企业。不过陆媒报道,早前高盛对9间内地机械人产业链企业进行调研时,发现并无任何一家公司证实获得确定性的大额订单,亦未有提供清晰的量产时间表,引发市场人士对机械入供应链“产能过剩”的忧虑。

高盛11月初实地调研9间中国机械人产业链企业,包括三花智控(2050)、拓普集团、双环传动等,发现相关公司正积极规划中国及海外产能,以支持人形机械人的潜在量产,年化产能规划区间约10万至100万台,反映供应链对行业增长前景的乐观看法,惟尚无任何一家公司证实获得确定性大额订单,也未能提供清晰的量产时间表。

全运会开幕式上的机械人表演。(新华社)

内企于泰美墨设厂

根据市场流传出的内容,拓普集团计划在泰国、墨西哥和美国建立人形机械人相关产线,泰国工厂设计年产能高达100万台,总投资额预计在70亿至80亿元(人民币‧下同)。

报道引述被调研的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作为供应商,公司目前尽可能做好准备,尽管公司确实没有接到规模订单,但产能规划规模是根据大客户给的产能指引进行安排。

市场关注业绩兑现度

高盛今次的调研发现直接触及资本市场最为敏感的神经——业绩兑现的能见度。市场会产生相关疑虑,包括在需求尚未明确的情况下,如此激进的产能布局是否会演变为一场“内卷式”的产能过剩、市场会否重新审视相关公司的高估值缺乏扎实的订单基础作为支撑。

虽然目前订单真空期与产能扩张形成鲜明对比,但业内人士认为,不宜对“产能过剩”过早下结论,前瞻性布局往往是新兴产业崛起前的典型特征。机械人供应链企业的积极筹备更是在展现其技术能力和具扩展性的生产就绪状态,并不是单纯“砸钱豪赌”机械人量产预期。

高盛亦称,大多数公司打算在接获实际订单后逐步扩大规模,因此当前规划未必意味供应过剩风险迫近。该机构仍对人形机械人技术的长期趋势持积极看法,但需要监控关键机械人产品的性能和具体的终端应用,以评估技术拐点是否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