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泡沫论|摩通料AI硬件潮延续至2027年 科企估值合理EPS续上修

撰文: 郑文玥
出版:更新:

AI泡沫论的市场讨论声不减,科企近期亦密集放榜业绩,摩根大通亚太区科技、媒体和电信股票研究联合主管Goku Hariharan指出,这轮从2024年开启的AI硬件上升周期,非常有可能延续到明年,甚至2027年,时下并未看到增长出现显著的放缓。

其指出,当前科技股估值仍然合理,且由于供应端的增长缓慢,在未来的6到9个月的时间内,许多科技股的EPS预期会进一步上修,如若确乎得以实现,也就意味著股价仍将有走高的空间。

料大型科企明年Capex增长率达30% 现金流足以支持

Goku Hariharan表示,AI的发展主要有两个驱动因素。一方面,各类型的AI应用仍然在快速爆发,年增长甚至可以达到5至10倍,且此种现象不仅出现在Google(美:GOOGL)、Meta(美:META)这样的大型科企,在新兴公司和实验室都有见及。

另一边厢,维持增长支出的意愿没有改变,大型公司仍然可以利用自身的经营现金流,去支付几乎所有的资本开支Capex,甚至是不断上涨的资本开支。其预计明年大型科企的资本开支增长率,可达约30%。而今年该数字应将有70%,较其早先预计的40%左右为高。

供应端增长未匹配 料科技股EPS预期续上修

此外,他强调,许多供应链的公司的产能还不积极,例如许多位于亚洲的晶圆代工、记忆体以及电力设备的公司,因此许多零部件可能会面临短缺,从而延长投资上升的周期。

因此其认为,在明年的大部分时间中,供应链或仍将处于价格上涨的阶段,从科企硬件供应链的角度看来,其实有利,可以帮助科技股的EPS(每股盈余)提升。其预计在未来的6到9个月的时间内,许多科技股的EPS预期会进一步上修,如若确乎得以实现,也就意味著股价仍将有走高的空间。

Goku Hariharan认为,目前这些公司的估值仍然相当合理,并不算过高。固然市场担忧AI泡沫,因为上涨的行情几乎已有三年,但今次供应端的反应仍然缓慢,需求端则维持强劲。他引述历史经验称,一般科技行业的周期性波动转变方式是,当供应开始足量,需求改变,导致供需的不匹配,从而触发下行周期,但目前并没有见到此种现象。

中国短期仍面临芯片短缺 惟国产芯片质素已提振

至于芯片供应的短缺问题,总体而言,摩通预计半导体产业的收入在2026、2027两年都可以维持双位数百分比的增长。

Goku Hariharan提出,中国公司越来越倾向依赖国产芯片,而国内的芯片供应链仍在建构中,所以中国可能还会在某种程度上面临芯片短缺,至少到明年都可能如此。但摩通也指出,新一代国产芯片的品质已算不错,且正在快速改进,例如华为、寒武纪、百度(9888)等。

科企将AI整合进入原本杀手级应用 聚焦垂直领域

而从应用端,摩根大通亚太区科技、媒体和电信股票研究联合主管Alex Yao指出,相信明年科企仍会积极在原生的生成式AI的应用上创新,且从单一功能转向多功能。

他坦言,并不能确定AI一定会诞生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但大型科企都在不遗余力地把AI整合进入其原本的杀手级应用中,例如腾讯(0700)的微信、阿里巴巴(9988)的淘宝。他明言,虽然尚未在亚洲见到AI货币化的明显迹象,但AI已经逐渐针对垂直领域,主要是可以帮助节省成本,为企业客户创造价值。

中国Robotaxi成本低具竞争力 料明年启海外大规模运营

Alex Yao续提出,AI另一个关键应用是无人驾驶车Robotaxi,中美两国的成本存在显著差异,美国的成本大约在15万美元,而中国则低至4至5万美元,这令中国方案在国际市场会更具竞争力。

他表示,中国的Robotaxi厂商都在寻求出海,包括前往中东、部分欧洲国际以及东南亚,由中国企业提供资金成本和算法技术,而当地监管机构或出行厂商,提供消费者网络。其表示,已经见及该模式开始成为趋势,预计明年会是此种模式在中东等国家,开始大规模商业化运营的第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