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不炒市” 招商银行稳守突击|许绎彬
较早前美国投行唱淡科技及人工智能(AI)股估值过高,市场对相关股份顿生戒心,触发美股连日调整。道琼斯指数本月曾创48254点历史高位后显著回落,至本周二(18/11)已回调至46000点水平;以科技及AI为主的纳斯达克指数更成是次调整风眼,首两个交易日累跌近千点。而亚洲股市亦难独善其身,日经、台加权、韩综指均现明显跌幅。一向被视为“硬净”的港股今次亦无幸免。在科技及AI股深度调整拖累下,恒生指数连跌四日,累积跌幅逾1,200点,接连失守27000点及26000点两大关口。昨日(19/11)盘中更一度低见25742点,险守100天线(约25613点)。在全球股市共振齐跌下,确实触发了一场小型股灾。
2025年恒指走势可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主要动力正是来自科技及AI相关股份。如今“成也科技、败也科技”,一旦这类股份出现调整,大市气氛立即会由热转冷。是次调整属全球性,港股未来能否企稳回升,很大程度要视乎纳指能否扭转劣势。若失守10月低位25247点,25000点心理关口恐怕不保。除科技股外,新能源汽车板块同样是重灾区。小鹏(9868)、小米(1810)业绩公布后普遍不及预期,引发板块连锁反应。龙头比亚迪(1211)一度跌至95元附近,创半年低位,其余新能源车股亦沽压沉重。
笔者认为,港股突然失去抗跌光环,主因是环球投资气氛急转直下。连一向强势的比特币亦一度跌穿9万美元,将全年升幅尽数蒸发,相关概念股在港股更成重灾区。内地A股同样缺乏方向,市场在没有利好催化下,恒指顿失明确方向。过去两年深受北水、基金及散户追捧的科技及AI股,忽然从神坛跌回凡间,除了环球调整,更因市场不断出现“AI泡沫论”争议,不少股份过去两个月已录一定跌幅,累积大量“蟹货”,日后即使反弹亦料沽压极大,投资者需保持警惕。
尽管北水仍录净流入,但金额已持续收窄,昨日(19/11)仅得65亿元,远不及此前动辄过百亿的规模。在今年大升市下,基金经理料已赚得盆满钵满,面对当前环球及港股诸多不明朗因素,多数已进入“收炉”阶段,采取“持盈保泰”策略,不敢再激进博反弹。因此,预料余下日子成交难有显著放大,港股或会“闷到收炉”。展望后市,很大机会出现“炒股不炒市”格局。选股宜转向稳健、高息、防御型股份,内银股具备估值低、息率吸引、政策支持等优势,值得重点关注。当中招商银行(3968)基本面稳健,估值仍处低位,股息率逾7厘,在目前高波动市况下,走势有望“稳守突击”,可作为现阶段核心持仓之一。
(笔者为证监会持牌人士,并无持有上述相关股份权益)
【财经专栏】股坛绎思.许绎彬|耀才证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
专责集团的整体业务发展、营运及管理。曾任职多间证券行,拥有逾25年证券及期货业经验,及超过10年分行管理经验。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