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u教室】跑步如何避免受伤?科学训练法+专业跑手热身与恢复

撰文: 体育来稿
出版:更新:

跑步运动日渐普及,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跑手,都可能遇上不同程度的运动创伤,甚至在比赛前尤其常见。到底如何可以避免受伤?本文跟大家分享一套科学训练法减低受伤机会,并学习专业跑手的热身程序和恢复计划,提升个人伤患预防的基本功,并做好风险管理,将可能出现受伤的情况尽量减至最低。
(编按:本文为吕思𣽊投稿,由《01体育》编辑)

香港资深中长距离跑手吕思𣽊(Halu)。(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一、浅谈常见跑步伤患

跑步常见伤患大致可分为劳损性伤患和骨折及韧带损伤两大类,劳损性伤患最常见的就是包裹着膝盖的髌骨肌腱发炎(Patellar tendinitis)及连接小腿肌肉与脚跟的阿基里斯腱发炎(Achilles tendinitis),它们的征状往往并非突发性疼痛,而是在运动量或强度增加时逐渐出现。

髌骨肌腱发炎会引起膝盖前方疼痛,俗称“跑者膝”,常见于进行高强度跳跃或爆发力训练时;阿基里斯腱发炎会引起脚后跟上方疼痛、小腿后方僵硬,多因足部姿势不正确或过度使用引致。

至于骨折及韧带损伤,则常因意外碰撞或跌倒造成,如遇上这情况,需要即时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疗协助,康复期间应依从医生指示,循序渐进地恢复训练。

Halu推介以科学化原则控制训练量和里数,同时通过调整跑姿和选择装备,防止不必要的受伤。(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二、预防伤患的科学训练法

没有跑手想受伤,要避免伤患,可从日常训练中着手,以科学化原则控制训练量和里数,并按跑手个人生活需要制定长期规划。此外,亦可从跑姿和装备上的选择和调整,防止不必要的受伤。

科学化训练原则:每年训练量增幅不应超过10%

跑手达到一定水平,无可避免会提高训练量,但必须注意增幅每年不应超过10%,而且训练计划应按照个人需要,以年度为单位制定。持续训练是个重要概念,里数控制方面,基础期可维持每周稳定里数,每月里数波动应控制在上下10%范围内,避免训练量忽高忽低。

注意力学及姿势调整减低受伤机会

跑手同时可通过力学及姿势调整减低受伤机会。即使因为每个人的身体骨骼结构各有些微不同,而没有一种所谓的标准跑姿,但有些错误动作必定会导致受伤,例如躯干过度前倾,以及小腿踢出去落地(脚掌落地踏得太前),这些动作违反力学,必定增加受伤风险。

改善跑姿其实要重点关注躯干姿势、落地方式和发力次序,动作上应避免躯干过度前倾、小腿踢出去落地及步幅过大或过小。

按用途拣跑鞋著 留意换鞋时机

选择一对合适的跑鞋亦非常重要,建议大家按训练用途来拣鞋,如日常训练应选用耐用型号,速度训练时选用轻量的型号,比赛专用鞋则留待比赛时才穿著。

当跑鞋穿上一段日子,缓冲性、弹性与保护力均会下降,因此要留意更换跑鞋的时机,一般跑鞋累积里数去到500至800公里便应更换,比赛鞋的里数只能去到约200至300公里,并且要定期检查鞋底磨损情况,有需要时可能要将跑鞋提早“退役”。

Halu建议跑者可尝试学习专业跑手的热身程序和恢复计划,提升个人伤患预防的基本功。(资料图片/郑子峰摄)

三、学习专业跑手热身程序和恢复计划

除上述通过针对训练、跑姿和装备之外,跑者亦可尝试学习专业跑手的热身程序和恢复计划,提升个人伤患预防的基本功,并从日常训练中做好风险管理。

专业热身程序

热身是预防受伤的重要第一步,热身时,应循序渐进地提升体温,并针对关节活动进行动态伸展,此外亦可配合训练强度,来调整热身的时间。

全面恢复计划

运动恢复(recovery)与热身同样重要,基本恢复金字塔可笼统分为三层:

第一层(最重要):充足睡眠(每晚7至8小时)+心理调适

第二层:均衡营养,适当补充碳水化合物,注意蛋白质摄取,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

第三层:冷热水交替治疗,运动后即时冰敷,定期进行伸展运动

从日常训练中做好风险管理

日常训练须注意风险管理,香港地少人多,假如要进行一场速度很高的训练课,最好避开人多挤迫的地方,寻找一个合适的训练场地去练习。长课或Tempo long run(长距离节奏跑)的时候去到尾段身体灵敏度下降,因此建议选择路面较平坦、光线充足的路段去跑,减低受伤风险。训练时间安排亦须配合个人作息,应避免休息不足或身体疲劳时进行高强度训练。

四、受伤后的专业处理

如不幸受伤,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疗诊断,避免自行判断病情,并遵从医生指示。之后聘请具运动背景的物理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进行肌力训练,并纠正造成受伤的问题。重返训练应注意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量,持续观察身体状况,适时调整训练计划。

结语

预防运动创伤需要运动员、教练及医疗人员的紧密配合。透过科学化的训练方法、合适的装备选择及完善的风险管理,定能大大降低受伤风险。若不幸受伤,应保持冷静,寻求专业医疗意见,切勿贸然继续训练。

作者简介︱吕思𣽊(Halu),前香港拯溺及田径代表,中长距离跑手,身体力行打破“30岁后跑中距离无法再进步”迷思,近年在800米、1500米、5000米及10公里持续PB,严以律己,纪录热血,主要分享跑步训练、训练资讯及装备测评。

YouTube频道:MD Runner - Halu
IG:#华文跑报

吕思𣽊《跑步人志》系列访问

跑步人志.吕思𣽊1︱完美主义者不断求进 打破中距离30+“大限”

跑步人志.吕思𣽊2︱ 被跑步耽误的艺术家 因《小王子》改变一生

跑步人志.吕思𣽊3︱跑界趋之若鹜的挪威训练法 进程慢如老火汤

更详尽内容,可点击以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