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立法会选举,不做录音机:一场人性、理想、灵魂的“空战”
随着2025年香港立法会选举的脚步日益临近,这场在新选制下持续深化的政治角力,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当我们审视目前的潜在候选人名单,不难发现一股令人欣喜的趋势:候选人结构正在经历显著的优化。年轻面孔增多,女性力量崛起,且背景不再局限于传统政党梯队,更多来自法律、创科、工程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投身其中。这种多元化、专业化与年轻化的转变,无疑为香港政坛注入了正面的活水。
然而,对于这些蓄势待发的新生代候选人——尤其是投身地区直选的“政治素人”或新面孔而言,摆在眼前的现实却是残酷的。选举周期短促,选区范围广大,而选民的注意力却前所未有的碎片化。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一个核心问题浮出水面:如果候选人的政纲大同小异时,你凭什么让选民在几秒钟内记住你,并最终投下信任的一票?
答案或许不在于那份厚厚的政纲,而在于政纲背后的“灵魂”——候选人的政治理想、参选动因,以及将这些理念传递出去的现代化“空战”能力。
政纲只是入场券
传统的选举文化往往陷入一种“清单式”的误区。候选人习惯将政纲视为购物清单:争取多少条巴士线、要求增建多少公屋、建议派发多少福利。这些当然重要,但在2025年的今天,这仅仅是合格的“入场券”。选民真正渴望看到的,是政纲背后的“人”。为什么是你?为什么在众多专业人士中,你要放弃原本安稳的职业生涯,跳进这个“热厨房”?你的参选动因是什么?你对香港未来的核心价值观判断是什么?
这就是“政治理想”的力量。政纲是“做什么”(What),而政治理想是“为什么做”(Why)。一个优秀的候选人,必须在政纲之后,向选民展现清晰的价值观。例如,同样是争取房屋政策,一位出身基层的候选人可以讲述自己童年住㓥房的经历,从而带出“安居才能乐业”的深层信念;一位专业背景的候选人,则可以从城市规划的宏观视野,谈论对“宜居城市”的长远构想。这些带有温度的叙事,比冷冰冰的数字更能触动人心。选举归根结底是为了得到民众的“托付”。这种托付不仅是基于能力的信任,更是基于价值观的共鸣。
新人陷入传统困境
对于本次涌现的年轻及专业背景的新候选人来说,传统的竞选模式——即所谓的“地面战”是选举的基础,但也是难题。传统的“地面战”包括摆街站、洗楼、派传单、挂横额。这些手段在过去行之有效,是因为当时的资讯传播渠道单一。但在今天,这些方式对于新人门槛很高。
首先,地面战依赖已有的地区网络,这正是现任议员或传统党派的绝对优势,新人难以在短时间内撼动。其次,街站的接触面极窄,在早出晚归的都市节奏中,路人往往行色匆匆,一张单张在手中停留的时间可能不超过三秒。试想,一位充满理想的年轻候选人,如果只懂得站在地铁站口机械地高喊口号,他的专业形象与深层思考如何能被传递?他的“新”与“变”,很容易就被其他铺天盖地的旗海战术所掩盖。面对宣传期短、政纲差异性难以突显的困局,新人一方面,确实要多多与市民接触,但是也不能迷信“勤力扫街就能赢”,这无异于以己之短,攻彼之长。
结合人性启动“空战”
因此,2025年的选举,必须是一场技术升级的战争。新生代候选人要实现“弯道超车”,必须大幅度增加“空战”武器的比重。这里的空战,不是指发几条 Facebook 帖文那么简单,而是指构建一套全方位的网络内容传播体系。
首先,是社交媒体的精准投放。 候选人不能再将社交媒体仅仅视为“信息发布渠道”,用来发布行程或新闻稿。Facebook、Instagram、抖音、微信视频号,每一种平台都有其独特的受众属性。候选人需要利用大数据与演算法,将自己的理念精准推送到目标选民的手机上。
其次,是“视频短片”的战略地位。在短影音时代,文字的阅读率正在下降。一支 90秒的精良短片,其传播力胜过一万字的长文。这里指的不是生硬的政策宣讲片,而是具有“网感”的内容。候选人需要学会面对镜头,用平实、真诚甚至带点幽默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
再者,是搜索引擎(SEO/SEM)的布局。 当选民对某个议题感兴趣并上网搜寻时,候选人的解决方案与相关文章能否出现在搜寻结果的首页,往往决定了谁能掌握话语权。这是被动接收与主动寻找的区别,后者的转化率往往更高。
理想才是决胜点
技术只是手段,内容才是核心。在“空战”的载体中,候选人必须注入“人性”。
我们身处一个渴望“改变”的时代。选民期待看到有血有肉的候选人,希望找到和自己有共鸣的代言人。新面孔的优势正是在于没有包袱,在于那份尚未被磨平的“理想主义色彩”。候选人应该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脆弱、挣扎与坚持。讲述你在行业中遇到的不公,讲述你作为女性在职场与家庭平衡中的感悟,讲述你看到社会问题时的愤怒与不忍。这些“故事”能让候选人从一个二维的名字,变成一个三维的立体形象。
不要害怕展现理想主义。在复杂的政治领域,真诚的理想主义可能是最稀缺的资源。当你谈论“改变”的力量时,不要只谈论政策的改变,更要谈论你希望为这座城市带来的风气之变、价值之变。你需要用你独特的论述体系,去构建一个关于未来的愿景,让选民觉得,投给你,不仅是选了一个人,更是参与了一场让香港变得更好的运动。
灵魂方可赢信任
2025年的立法会选举,注定是一场新旧交替、模式转型的关键战役。对于那些蓄势待发的新生力量而言,背景的多元与专业是你们的底气,但如何将这份底气转化为选票,考验的是你们的智慧。
请记住,不要做政纲的录音机,要做理想的播种者。不要只迷恋地面的握手,要学会掌控空中的频率。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唯有那些敢于展现真我、拥有动人故事、并善用现代传播手段的候选人,才能穿越喧嚣,直抵人心,最终赢得市民神圣的托付。因为选民最后选择的,永远不是最完美的政纲,而是最值得信任的灵魂。
作者刘畅博士是“香港新方向”总召集人,香港人才创业者协会执行主席。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专栏精选不同范畴专家,丰富公共舆论场域,鼓励更多维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