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林美网谱写历史 香港扬威再添新名片
“我真的、真的很幸运能代表香港。我对此心怀感激,因为这是一个如此小的城市,一个如此小的地方,却有人能打入美国网球公开赛的第三圈。我永远不会视之为理所当然,并对此感到无上光荣。”香港网球手黄泽林周四(8月28日)在美国网球公开赛以三比一击败澳大利亚对手禾顿后如此说。
一星期前,香港从未有人在公开赛年代踏足过四大满贯的正赛舞台。现在,黄泽林不只打入了正赛,更接连击败排名高于自己的美国和澳大利亚球手,以“中国香港”之名闯进了美网32强,周日(8月31日)将迎战世界排名十五的俄罗斯好手。
美网、法网、澳网、英国温布顿,网球大满贯就是西方世界。球坛天王拿度是西班牙人,费达拿来自瑞士,祖高域是塞尔维亚人。香港人或许不熟悉塞尔维亚,但和世界上无数人一样透过祖高域而认识了这个国家。祖高域就是塞尔维亚的象征,就如保特让世界记住了牙买加一样。
黄泽林晋级第三圈 香港挤身美网32强
黄泽林周四在十号球场激战之际,场边除了香港支持者高呼“Coleman”和“泽仔”,还有观众喊着“Wong”,相信是原本不认识他、在入场后才被吸引以来的当地球迷。第一盘首局即被禾顿破发,一度落后一比四局,但黄泽林最终后来居上,以“Tie Break”先拔头筹。第二及第三盘黄泽林与禾顿各取一仗,第四盘二人体力开始下跌,斗到第十局由黄泽林发球,最终以六比四局再拿下一盘,同时结束这场三小时的比赛。
黄泽林昂首晋级美网第三圈,带领“中国香港”的名字挤身32强。香港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我们的运动员可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各大国际赛事。菲比斯在奥运会上不是代表巴尔的摩,戴利不能代表普利茅夫,全红婵也不会代表湛江。但张家朗和江旻憓的剑尖划出的奥运金牌属于香港,蔡俊彦在世锦赛是是代表香港赢得冠军。这个独特的名义让“香港”两个字在国际舞台上得以发光发亮。
李丽珊近三十年前在奥运夺金后喊出“香港运动员不是垃圾”。现在我们不只在传统强项的风帆、单车上争金夺银,在游泳这个曾被欧美垄断的项目,我们有何诗蓓一次次改写历史,剑击场上我们的剑手更是世界第一。就连在网球领域,黄泽林也打入了大满贯32强。香港的运动员不但不是垃圾,更正在成为香港最闪亮的名牌。他们就是香港在国际舞台上的代表。
市场大小非借口 IP通行全世界
香港在世界的名牌曾经是李小龙的拳脚,是吴宇森的白鸽,是王家卫的光影。三十年前李丽珊担心香港运动员是不是垃圾的时候,我们的文化影响力无远弗届,至少是亚洲的中心。今日世界的流行文化围绕韩国而转,能代表韩国的不只是Samsung,更是BLACKPINK。而Taylor Swift的订婚更不只是美国的大事,还吸引了全世界关注。香港在流行文化和软实力若然褪色了,我们最常听到的解释是市场有限,难与外国竞争。这到底是无法克服的现实,还是一个方便开脱的借口?
为什么Lisa会拥抱Labubu,Chiikawa的粉丝遍布全球,却从来没有人会担心语言障碍,市场区隔。在IP的年代,一个公仔足以跨越语言和文化。日本有Chiikawa,中国内地有Labubu,世界不再只有迪士尼和比卡超。如果香港能孕育出自己的IP,一样可以输出全球,成为我们的新名牌。问题是,我们的土壤还孕育得出来吗?
这三十年,我们孕育了一个又一个问鼎奖牌的运动员。但在其他领域,我们产出了什么新的名牌和卡片?深圳有BYD,美国有Tesla,他们的电动车攻占全球。内地有抖音,输出海外成为TikTok,矽谷由Facebook、Instagram到最新的Threads。我们的城市小,市场小,但成功企业的市场从来都是全世界。SHEIN做的是全球快时尚生意,Amazon的出货网络覆盖全世界。香港做不出自己的全球品牌,这不只是一个“名牌”的缺失,其背后是产业生态停滞,是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更是关乎数以万计饭碗的现实问题。
三十年前是地产 三十年后仍未变
在体育产业层面,英国有英超,美国有NBA;在教育产业方面,英国的牛剑和美国的哈佛吸引无数尖子慕名而至。前者是国家规模的消费者基础,后者累积了数百年学术实力,香港要在这些层面有所追越,或许不切实际。但在其他领域,如果我们满足于只谈论IPO集资额重返全球第一,机场航运位列最繁忙之列,这些传统优势的势头能否持续下去?未来还有多少增长空间?
三十年前,香港最大的公司都是地产商,三十年后答案依然是地产商。三十年前,香港人热衷于炒楼,三十年后话题依然离不开楼市升跌。但美国在这三十年间,已经从苹果公司、Google、Netflix发展到辉达、Palantir、SoFi,香港又多了些什么?
矽谷和纽约在美国西东两岸,象征了全国的科技、金融和经济实力。伦敦背后是英国以至欧洲大陆,正如新加坡以东南亚为腹地一样。香港作为中国的门户,优势不会比起纽伦逊色。但优势不等于成功,就如同徒有“中国香港”这个名义,但如果没有张家朗、何诗蓓、黄泽林的努力,谁又有资格出赛?如果连正赛都打不进,香港这个品牌终究难以被世界看见。
不论是作为大陆的门户,抑或“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也好,我们必须有自己的企业、自己的品牌,孕育出香港的IP、香港的产业,优势才能有实质意义,带来具体成果。香港或许是一个如此小的城市,一个如此小的地方,但我们既然有“剑神”、“剑后”荣登“世一”,黄泽林一再谱写历史,为什么其他领域不可能发光发亮,扬威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