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珊|内核稳定是IP出海之本 花样呈现令前路焕新
从享誉世界的港产影视到火爆全球的Labubu,香港在文化出海方面已历经诸多战场。然而,于多国IP竞争日迫的当下,再度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挖掘潜能,已成为文化产业长线发展的重中之重。迄今为止,本港在海内外文化市场已据有长期席位,回望来路、坚定自我之余,开拓传播方式及路径,是“说好香港故事”的又一法门。
内核稳定是立足之本 因地制宜更掷地有声
去年,泡泡玛特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全年营收高达50.7亿元人民币,Labubu所属的The Monsters系列实现营收30.41亿元人民币,同比暴增726.6%,成为泡泡玛特最具商业价值的头部IP。
Labubu的成就,离不开内核稳定的本地化战略。它在维持“经典”形象的同时,做到了独具匠心的国际化——透过与多地艺术家签约,推出具有东道国文化元素的限定产品(如新加坡鱼尾狮、泰国泰服等),Labubu巧妙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实现IP的全球化共鸣。
笔者以为,IP出圈的关键在于将影响力由特定群体扩展至大众,此中必需的核心魅力是IP独有的文化价值及其承载的情感连结。Labubu以打破传统的“丑萌”形象引领潮流,既反映“我行我素”的产品在当今市场具有广泛接受度,又说明激发共鸣是推进出海工作的必由之路。
“忠于自我”有人买单 积极展示更出彩
香港并不缺乏彰显本地特色的优秀IP,由谢立文撰写、麦家碧绘画的麦兜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只“土生土长”的卡通小猪,多年来推出一系列漫画及动画,形象早已深入本港人心;其亦是唯一获香港星光大道设立塑像的动画角色,在国际上获得多个奖项。
无独有偶,近年来声名大噪的《毒舌大状》、《九龙城寨之围城》、《破﹒地狱》等叫座作品,在延续上世纪港产影视人文精神的同时,毅然自若于国际市场上叙说不同圈层眼中的“香港故事”。笔者赞同以突显地道文化的方式传播香港乃至中国叙事。事实上,早前《九龙城寨之围城》的主演之一兼制作人伍允龙都表示,冀未来在观塘工厂区、旺角闹市等地带为影片取景,带观众认识更多在地人记忆里的香港。
笔者认为,本港影视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即拥有大量的制作经验和市场实践,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具竞争力,是家喻户晓的文化IP。未来,香港可以联合内地电影产业的最新技术,创作更多好口碑与高票房的佳作,让“东方荷里活”延续辉煌,接连掀起群星闪耀的浪潮。
与时俱进 来路犹新:古树新花潜力无限
在加强国际共鸣方面,笔者相信,把握当下流行的媒体宣传形式至关重要。随著短视频、直播等渠道的受众日益增加,在YouTube、抖音等平台实现精准传播成为大量制作人的共同关注点。
TVB总经理陈树鸿早前表示,TVB的YouTube频道活跃用户数超过9千万,总订阅数超1800万人次;目前,他们正尝试将TVB强类型的经典长剧IP改成短剧,时长从45分钟到5分钟不等,想了解最新的市场接受度。
与此同时,笔者赞同,卖出一些经典香港影视IP版权给亚洲乃至其他地区翻拍,亦能有效推进文化出海工作。
“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上,人们对经典解析亦各有侧重。旅美剧作人葛若凡认为,翻拍的目的不在于复制“老树”,而是令“老树”开出新花。笔者深以为然,且相信阐述方式的创新可以为既有内容增光添彩,令IP具有教人耳目一新的观感。
总而言之,香港兼有IP出海的丰富经验与内联外通的绝佳平台。在维系文化核心的同时,创新表达方式和适切把握传播渠道,有益于“说好香港故事”,并进一步“说好中国故事”。透过加深海内外人士对此地的理解认识,将令其更好体会个中魅力。
作者方国珊是西贡区议员、香港新界中小企总会会长。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