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珊|中医医院12月投入服务 推动中医药检测及经济发展
香港中医医院预计于今年12月11日起正式投入服务。医院将于首年全面开展六个中医专科服务,以“中医为主、中西医协作”的模式,中医师与西医共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在建筑设计方面,医院融合传统与现代中医药文化元素,设有中医文化主题展览及资讯展示,向公众推广中医药知识及展现香港中医药发展历程,让市民如同置身于“中医药博物馆”之中。医院整体设计注重绿化与环保,花园以五行元素及山水石林为设计脉络,体现环保型医院的理念。
医院亦广泛应用现代科技,配备物联网技术支持的医疗设备及智慧化送药系统,打造为一所现代化智慧型的医院。
人才培养方面,中医医院目前正进行医护及中医师的培训工作。医院与本地三所大学合作,积极吸纳专业人才,并与广东省中医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十个省份建立协作机制,邀请知名中医专家加入,组建实力强大的医疗团队,持续推进人才培训与储备。
交通配套方面,笔者作为西贡区议员、交通及运输委员会副主席,建议加强百胜角对外交通,如巴士793、795、298E、298F线路。运输署表示同意,与巴士公司正研究设置专线巴士站及新增路线,计划开通来往港铁坑口站、九龙(旺角、长沙湾)、新界西(荃湾)及新界东(沙田)的多条巴士服务。
此外,新界专线小巴116号线将于中医医院大楼公共运输交汇处提供服务,并考虑加设站点及加密繁忙时段班次,方便市民往返港铁将军澳站。具体安排将视乎试路结果而定。同时亦会考虑提供穿梭巴士服务,为来往中医医院、坑口及将军澳站的市民提供服务。笔者进一步建议,新增来往中医医院与康城站的穿梭巴士服务。另外,笔者亦关注市民的泊车需要。早前,运输署表示百胜角中医医院将会开放约400个车位,期望在医院管理下将车位提供给公众,提供日间及夜间泊车服务。
笔者建议完善医院周边的配套设施,例如增设扶手电梯。在人才方面,应透过人才互认,吸引人才留港发展,推动中医药业进步。笔者认为可在中医医院设立中医药检测中心,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助力中医药走向国际,促进经济发展。
期望香港能进一步深化中医药业的发展,成为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枢纽。
作者方国珊是西贡区议员、交通及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