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青年失业率趋升 湿疹患者就业更难
来稿作者:黄敏儿
湿疹(异位性皮肤炎)是香港常见的皮肤病,每5人便有1人在不同时期患上湿疹。最新香港青年失业率上升至7.3%,加上应届毕业生将投入劳动市场,对待业或正就业的年轻湿疹患者无疑雪上加霜。正值9月14日为世界湿疹关注日,本会呼吁政府关注及增加资源支援,减少公众的歧视和误解,助患者走出逆境。
职场遭歧视 易有轻生念头
最新国际研究指出,18.6%湿疹患者因病停工,33.9%员工表示因患湿疹在职场遭歧视。就好像25岁的年轻湿疹患者郭先生,入读IVE三个月后由于病情太严重被迫要停学。他那时在便利店兼职被顾客歧视,直接当面对他说:“你咁污糟就唔好返工啦,会整污糟啲嘢!”,令他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停学后,郭先生的湿疹情况更糟糕;加上适逢新冠疫情,他根本找不到工作。他不出街不见人,差不多与世隔绝,这段是他人生最痛苦的时期,甚至曾经有轻生念头。
用生物制剂好转 望重投社会工作
郭先生多年来在政府医院一直以类固醇、口服抑制剂及药膏医治湿疹,但效果不理想。幸好湿疹治疗不断突破,其中生物制剂精准针对免疫系统中导致湿疹发病的发炎因子,相比传统口服免疫力抑制剂疗效更理想,副作用较少。现时香港有两款已经获卫生署注册的生物制剂,一款于2018年注册,而另一款则于今年年中引入本港,适合12岁或以上湿疹患者。最近郭先生终于可以开始打生物制剂,病情好转令他回复信心揾工,重新面对社会。但他十分担心:“因为学历不高,早前见工时雇主都有问我病情,会不会影响工作,我觉得一般雇主都不想聘请湿疹患者,担心经常请病假,或者影响公司形象。现在又碰上青年人失业率高,我们湿疹年轻患者揾工更困难,不知自己将来怎样,前路茫茫。”
促请政府投放皮肤科更多资源
能像郭先生成功申请政府的药物资助的患者只是寥寥可数,因“安全网”的申请门槛颇高,除了需要入息审查外,更要达到临床规定,即是成人须先接受两种传统治疗并由医生证实治疗对患者无效才会获得考虑。传统治疗副作用令部份患者却步,无法完成治疗,因而未能符合政府使用新型药物的标准。故此,非牟利社区药房的角色变得重要,为因各种原因未能申请政府资助的患者,提供一个更容易更简单的渠道获得药费资助。现在除香港圣雅各福群会惠泽药房提供了两个药物援助计划外,现时香港药学服务基金更推出了一个免入息审查的药物资助计划,详情请向专科医生查询。
本会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深入了解湿疹,减低歧视,在职场上一视同仁;亦希望政府可以加大力度,投放更多资源在皮肤科,特别在湿疹药物资助能降低用药门槛,让更多患者尽快用到有效的新型治疗,重拾正常生活。
作者黄敏儿是注册社工、湿疹关注组成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