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泳舜|积极提升全运观赛体验 开创体育盛事新格局
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于过去一个月开始进入百日倒数,香港赛区亦迎来提前举行的群众赛事活动保龄球,以及残特奥会大众项目轮椅舞蹈比赛,全运气氛逐渐升温。全运会比赛首次在香港上演,为本地及海外观众带来欣赏体育赛事的新体验,预期将吸引一批新的体育旅游客群来港观赛,也是展现本地旅游景点和设施的良机;随著全运门票已正式开售,我们应积极透过鼓励业界推出联乘套票,以及鼓励地区组织以团体方式购入门票再协助分发,尽力提升赛事入座率,并以此为契机,开创体育盛事新格局。
四年一度的全运会是国内最高水平、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盛会,香港赛区是次承办当中八个竞赛项目。据本港当局在不同场合中汇报,各项筹备工作已进入中后期阶段,特别是在赛务安排上,香港与内地相关单位一直保持紧密联系,并通过测试赛和赛前演练积累了宝贵经验,比赛的具体安排相信可令人放心。
笔者特别关注如何把握接下来的约两个月时间,吸引更多观众入场观看本港所承办的八项赛事。过去数星期,我看到多项宣传工作正全速推展,例如在全港各区商场及热点举办巡回展览,吸引不少市民参与,义工誓师典礼也展现出全城动员的热情;同时推出专为香港赛区设计的全运会公仔盲盒,以及于群众赛事场地发售的特许商品,这些新猷都为热潮添上话题,期望这个势头持续,进一步提升赛事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全运会汇聚全国最优秀的运动员参与,许多参赛者都曾是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赛场上的冠军人马,个别项目观赏性甚至不逊于亚运或奥运,因此相信不少内地粉丝会专程来港“追星”。本港当局早前就曾估计,全运会将吸引10万人次来港,甚至冀可吸引东南亚旅客到港观赛。
据笔者分析,这批全运会观众将成为新的体育旅游客群,与一般来港消费购物的旅客有所不同。因此,应该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提升这批旅客来港的体验,以吸引他们延长逗留时间为目标。
全运会早前正式公布赛事票务安排,香港将举行八项比赛,共有四十万张门票,首批已于上月二十八日起公开发售。笔者预期,除了官方购票平台,当局还会与业界探讨推出全运会旅游套票,透过旅游平台提供“体育+旅游”的融合特色产品,并充分利用各种配套设施的优势,助旅客“跟住赛事去旅行”。
事实上,这次香港赛区在选定比赛地点时颇具心思,分别位于启德体育园、红馆、香港单车馆、香港哥尔夫球会粉岭球场、维园及中环海滨等地标性建筑或景点。海内外观众在来港观赛的同时,能够顺道了解本港各地的风貌和特色景点。因此,笔者建议业界在推出全运旅游产品时,针对不同项目所举行的地点,提供更多旅游指南和资讯,包括介绍场馆附近的特色景点,并推介附近的饮食、零售等选择,推动地区经济;不同机构亦可在赛事前后安排具香港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让观众在观赛之余,深入感受香港的多元魅力,吸引他们日后再次造访香港。
全运会的另一观众来源是本地市民。香港赛区承办的八个项目之中,剑击、场地单车和七人榄球等都属于优势项目,对香港市民来说会有一定看点,期待大家能亲身入场,支持主场作赛的香港运动员。笔者欣见票务情况相当踊跃,部分热门赛事的门票已迅速售罄,但可考虑以不同方式,进一步提升不同赛事的入座率。举例来说,邻近场馆的学校可考虑安排学生参观日间赛事,让年轻一代体验全运会的精神。
笔者注意到,市民购买全运门票需实名登记,并且采取限购政策,香港赛区的赛事每笔订单限购六张。对于部分赛事,例如榄球和篮球,由于门票数量较多,除了官方线上票务平台和指定服务商香港中旅社外,建议采用团体协助分销策略,鼓励地区组织、学校、街坊会、体育团体或社福机构集中购票,并利用他们的网络协助分发。
这些团体和机构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跟市民最常接触的,由他们鼓励市民入场观看全运,有助提升观赏人数。据笔者了解,许多团体愿意担当这个“桥梁”,建议当局能研究为这些团体提供购票渠道,这亦有助促进全运会的全民参与精神。
由笔者担任主席的慈善体育组织“青途”,过去一个月也举办名为“跃动全运”的体验巡礼,透过六个主题活动,助市民提前感受全运气氛。特别是在西九文化区举行的全民体验活动,以及由本港花剑好手、两届奥运金牌得主张家朗与两届世界赛冠军法国剑击好手拿霍特的剑击表演赛,都围绕了全运会香港赛区的比赛项目,透过多元化的体验和运动员的分享,与市民共同迎接全运。以民间团体的方式打造全运活动平台,对笔者来说是一次崭新的尝试,我自己参与其中,也十分享受与市民互动,并共同认识全运的过程。
当然,笔者最希望在全运会期间建立的氛围和精神,能在赛事结束后得以延续。我了解到,为著共同承办全运会,粤港两地在这段期间已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惟早前透过立法会财委会提问,得悉现时专责全运会及残特奥会工作的全运会统筹办,仅运作至明年三月底。事实上,全运会加强了香港与大湾区在体育方面的联系,特别是开创了以跨境方式合办赛事的模式,因此我们也一直争取当局认真研究让全运办改设为常设机构,继续推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作,未来合办不同类型和特色的体育赛事,例如一些亚洲级别赛事、甚至国际性综合运动会,共同开创区域体育盛事的新格局。
作者郑泳舜是立法会议员、大型体育活动事务委员会副主席。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