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党|如何在法治与多元中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来稿作者:张博涵
香港作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担当重要角色。往大了说,香港的发展不仅对国家整体的稳定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更在国际舞台上负有独特的历史使命。随著全球化和现代化不断推进,香港面对的挑战日益复杂,尤其在价值观念的碰撞与社会结构的演变中,如何在变革中维持稳定、坚守核心价值,成为当前亟需深入思考的课题。
其中,法治建设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回顾香港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经济成就还是法治建设,均反映出社会根基的稳健。然而,当前社会急遽变化,为这片土地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政治分歧、社会运动及价值观差异,逐渐形成复杂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如何传承香港的传统文化、维护法治与秩序并在多元价值中取得平衡,实为当下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承接这一思考,我们可从近期的政治与法律争议中进一步观察香港社会的运作机制。例如岑子杰诉律政司司长一案的发展以及立法会内的不同意见,正好反映三个层面的问题:其一,香港立法会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始终依法行使立法权,对政府施政进行有效监督。其二,该案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社会分歧,既保障了市民的基本权利,又维护了社会整体利益,展现了法治社会的优越性。其三,在社会层面上,市民可以把自己的诉求反映给议员,并且社会也正学会以更成熟和理性的态度应对问题。然而,我们仍需深入思考的是:如何透过制度途径有效解决争议?如何在保障大部分市民基本权利的同时,将国家安全放在首要位置?这是每一位新时代香港市民都应思考并承担的责任。
在此过程中,坚持法治根基、明确国家安全底线至关重要。法治是现代社会稳定与秩序的基石。我们应继续健全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进一步完善《香港国安法》的实施细则,确保法律条文清晰、执行有力。在审理涉及国家安全案件时,既要保障司法程序的独立与公正,也要确保判决结果符合国家整体利益与社会稳定大局。同时,应加强公众对国家安全法律的认识,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使市民理解法律不仅是约束,更是保障权利与自由的基石。
值得肯定的是,香港社会始终有一批坚定的爱国爱港人士在关键时刻展现出对香港社会稳定的坚持,以及对国家安全与长远发展的深刻认识。他们长期倡导“爱国爱港”理念,在多次政治风波中秉持理性与坚定,致力维护国家与香港的根本利益。这种坚定立场与香港国安法的立法精神相契合,共同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保驾护航。面对外部势力的干预和内部社会矛盾,这类理性务实的态度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智慧和信念支撑,体现了“爱国者治港”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落实。
然而,正如香港历史所显示,社会变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全球化浪潮令世界各地的文化与价值观念激烈碰撞,香港社会的价值观也趋向多元,这既是现代化的必然现象,也带来了不少社会分歧。在性别平等、家庭结构多元化等议题上,新兴社会理念对传统观念和社会结构带来挑战。LGBT运动便是其中之一,在西方社会中,这些理念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社会进步中的多样性,但同时也使传统与现代价值之间出现摩擦。
在此情况下,我们亦需关注这些运动背后可能存在的政治动机。虽然某些运动声称追求平等与包容,但其实际影响可能远超社会进步的范畴。部分外部势力藉推动这类运动,试图挑起社会分歧,甚至在香港制造裂痕,从而影响国家的整体安全。要严格防范这些干预表面上提倡自由与平等,实则往往别有政治目的。
进一步来说,在社会治理层面上,需要更多创新与协作。我们应当建立政府、立法机构、社会各界之间的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理性对话化解分歧,避免极端对立。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民间机构的积极作用,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香港作为国家的一部分,发展必须坚守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基本原则,法治与秩序是香港在多元价值中保持和谐的基石。在此前提下,香港人的立场显得尤其重要,香港应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积极探索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进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既坚守传统根基,又稳步应对未来挑战。
总体来看,香港的未来,需要在稳定中审慎推进变革与调整。这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必须建基于对社会矛盾的充分理解与妥善处理。我们既要坚守文化根本,也要在全球化中保持开放与包容。如此,方能确保香港在未来的发展中既维持社会稳定,亦在经济和文化上与世界接轨。
归根结底,社会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法律、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协同发力。我们应当不断完善各项制度,提高治理水平,加强社会建设,深化交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香港长远繁荣稳定提供坚实保障。
总括而言,香港未来的发展,将会是在挑战与机遇中不断调整、持续向前的过程。我们应当如许多前辈一样,在风雨中坚定信念,为两地的繁荣稳定提供坚实支持。无论是坚守香港核心价值,还是回应现代挑战,均需要我们不断反思与适应。唯有如此,方能确保香港在全球舞台上的持续发展,并为下一代建设更繁荣的未来。
作者张博涵是紫荆党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