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国珊|“海绵城市”有效蓄洪 “超前部署”减低损失
超强台风“桦加沙”袭港,中心风力达每小时195公里,高于“山竹”的每小时175公里,十号飓风信号维持近11小时,狂风暴雨为全港多处带来水浸,将军澳沿岸商户亦遭海浪冲击。“桦加沙”强度高、环流大、影响范围广,香港更是自1964年台风“露比”及台风“温黛”后,61年以来首次于同一年内两度发出十号热带气旋警告。
相较“山竹”、“天鸽”袭港,是次损毁情况较少。政府各部门汲取了多次应对极端天气的经验,提早进行全方位部署,由政务司司长领导的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统筹,跨部门严阵以待,部署应对风暴方案,向市民发放风暴资讯。各部门提早巡视社区设施,安排防风防洪措施,例如在海滨长廊架设沙包及水马、安排向沿海乡村派发沙包、提早清理渠道及危险树木等。
跨部门全方位提早部署
在风暴期间,各纪律部队增派人手,为市民开通道路、处理全港多处榻树疲于奔命,渠务署亦提早安排了吸水机械人到水浸黑点待命,同时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程式发布各区水浸和榻树清理情况,尽早让市面复常。
将军澳南海滨长廊分别被2017年的“天鸽”及2018年的“山竹”重创,其后土木工程拓展署进行强化海堤工程,并兴建挡浪墙,增强排水和渠务设计,路砖改以混凝土固定在路面,有效减轻损毁情况。
“海绵城市”蓄洪见成效
在十号飓风信号生效期间,高达7米的越堤浪涌向岸上,沿岸的部份餐厅遭海水夹杂砂石破门涌入,商户损失惨重。笔者建议政府研究在将军澳湾加建离岸防波堤,进一步减少海浪冲力。
除了沿岸的餐厅遭海浪冲击,水淹6月底才开放的将军澳南公园,更被居民戏称为“将军澳南泳池”。幸而,公园引入了“海绵城市”设计概念,透过公园内的雨水花园、蓄水池、草地、透水物料等收集雨水,有效防止海浪涌入将军澳南住宅社区和区内地下停车场,大大减少居民损失。
另外,康文署计划兴建的水上活动中心,位处将军澳海滨长廊近日出康城段,顾问公司亦已研究把地基升高五米,减少受风暴潮影响,同时方便风帆、独木舟等下水。
作者方国珊是西贡区议员。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并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