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机会|共建精神健康友善工作间 从制度配套等三方面细节入手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林美秀

每年10月是“精神健康月”,多个政府部门和坊间机构都会举办不同形式的公众教育及推广活动,以唤起市民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平机会作为“精神健康月”筹备委员会的其中一个机构,一直积极支持各项宣传和教育活动,以加深大众对精神健康的认识,消除在职场及社区对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歧视。

今年“精神健康月”的活动主题是“活。好D”,鼓励公众从生活细节出发,建立有益身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整体生活质素。“活。好D”的理念不只适用于个人生活,更可延伸至职场。若雇主能从制度配套到职场文化等多方面细节入手,将有助促进员工精神健康,营造友善工作氛围。

平机会《如何在工作间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雇员》指引,建议雇主从政策、职场文化及实际支援三方面着手,全面构建有利精神健康的工作环境

全方位推动建立精神健康友善社区

平机会一直极积推动大众关注精神健康,除了宣传和教育工作外,亦透过执法、政策倡议、制作指引和进行研究推进有关工作,例如推出《如何在工作间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雇员》指引及《媒体处理精神健康新闻指引》、进行“对职场精神病患者的标签及歧视态度之研究”等,以多管齐下的策略,鼓励社会各界给予有精神健康需要和复元人士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数据反映职场歧视情况普遍

平机会尤其关注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在职场能否获得平等的对待和足够的支援。根据平机会接获的投诉及研究结果显示,在香港职场对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歧视情况普遍。在2022年至2025年6月期间,平机会按《残疾歧视条例》收到222宗在雇佣范畴有关歧视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投诉,占该期间收到的雇佣范畴的残疾歧视投诉约一成七。此外,平机会于2023年公布的“对职场精神病患者的标签及歧视态度之研究”结果亦指出,约八成在职人士和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士均认为,在香港对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的歧视情况非常普遍或普遍,另有85.9%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表示公司有需要为员工提供精神健康支援。

推指引助雇主建构精神健康友善工作间

从以上数字来看,建立精神健康友善工作间有迫切的需要,而雇主在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员工方面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平机会早前推出了《如何在工作间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雇员》指引,建议雇主从政策、职场文化及实际支援三方面着手,全面构建有利精神健康的工作环境。

在政策方面,雇主应制定和推动平等机会政策,明确列明有精神健康需要的雇员受到《残疾歧视条例》的保障,涵盖招聘、晋升、培训或日常工作中等雇佣范畴,并且设立有效的申诉及保密机制,全面保障有精神健康需要雇员的权益及个人隐私。

塑造关爱共融文化

其次,营造尊重差异及互相支持的职场文化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平机会提倡雇主应积极举办精神健康和反歧视相关培训,如精神健康急救技巧、如何与有精神健康需要同事建立良好互动等讲座,提升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层,对精神健康问题的认知和应对能力。通过持续教育,打破对精神健康的负面标签与歧视,促进员工间的体谅及支持,令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可融入职场。企业亦应积极连结社区资源,为员工提供转介和社区服务资讯,协助他们适时寻求专业支援。

在实际工作安排方面,雇主可按员工的个别情况和能力,提供合理调适措施,订出最有效和合适的工作模式和安排,让有精神健康需要员工有效地履行责任。这些调适措施涵盖多方面,如将大型工作项目拆为可管理的目标与任务、提供安静空间,协助员工调整情绪与放松、容许暂时在家工作和弹性上班时间,以及允许员工请假或提早离开岗位前往求诊等。合理调适安排的关键在于双方保持良好沟通,让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员工能坦诚表达所需,确保调适措施既切合员工需要,亦同时不影响机构运作。

共融工作间
人人“活好D”

构建精神健康友善工作间不仅有助提升雇员的工作效率及生产力,更能塑造正面企业形象,吸引并保留人才,达至可持续发展。我期望更多雇主与员工携手同行,共同建立一个身心健康、共融的工作环境,让每位员工无论在生活及工作均能“活好D”

作者林美秀是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文章标题由编辑所拟,原题为“提升节目通达性 全民共享电视乐趣”。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