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封杀TikTok的始作俑者
来稿作者:陈文坪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首个政府任期(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2020年2月特朗普就宣布将封杀TikTok在美业务;而美国商务部原定于2020年11月12日生效的有关禁止企业与TikTok进行技术交易的命令,后来被宾夕法尼亚州地区法院法官比特斯通(Wendy Beetlestone)下达临时禁制令,加以否决。可见,谁是封杀TikTok的始作俑者?答案不言而喻。
中国互联网企业“字节跳动”旗下短视频平台“抖音”海外版“TikTok”,因受年轻人欢迎,而在海外拥有数亿用户。单在美国,TikTok就有1亿7,000多万用户,而且还在继续增加中。
过去十多年来,美中由最初的贸易摩擦,发展到科技博弈。TikTok因受美国年轻一族的青睐,被政客说成是“数据安全与个资隐私”而可能被转送到中共备查,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构成安全威胁。然而,母公司字节跳动三番五次澄清会以用户数据与个资安全为第一考量,也承诺会遵守美国法律,但还是无法让这些政客信服。
即便是新加坡籍的TikTok行政总裁周受资亲赴美国国会举行听证会,正面回应安全性疑问,接受质询并给予解释,也无法改变美国政客先入为主的主观思想。
“TikTok禁令”是美国上一任总统拜登打着所谓“保护国家安全”的旗号,于2024年4月24日签署一项国会通过的“不卖就禁用”法案,要求TikTok母公司字节跳动在2025年1月19日前将TikTok出售给非中国企业,否则这款应用程序将在美国被禁用。特朗普上台后,并没有推翻拜登的法案。只是将这道“禁令”推迟生效。
可见,美国前后两任政府都支持TikTok“不卖就关”的禁令。因此,TikTok被逼出售是无可避免的,只是要如何分配股权的百分比而已。
美中第四轮贸易磋商9月14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双方就解决TikTok问题达成了基本框架。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9月19日通电话后,特朗普随即在自家的社交平台宣布,两人(国)“批准了TikTok交易”。也就是说,美中两国已心中有数各方持有的“股份比重”。
原本今年1月19日到期“不卖就禁”的TikTok,随着特朗“二进宫”而将禁令多次推迟。中方开始时,态度强硬,言论更报出“宁可玉碎不为瓦全”,坚决反对TikTok被美国收购。不过,在美国的对等关税压力下,中方转而以“大局为重”,让在海外的企业以商业为考量,放行自身决策。正如习主席与特朗普通话中所强调的,“中国政府尊重企业意愿,乐见企业在符合市场规则基础上做好商业谈判,达成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利益平衡的解决方案”。
其实,民营企业在海外的发展、收购或被收购,有自身的决定权,即商业决策。政府没必要够多干涉。
TikTok事件纷纷扰扰五年多,从当初“对着干”,到最终双方同意出售。特朗普可说赢了面子、中方也找到了“下台阶”;尽管字节跳动失去了一个“好孩子”,但割爱让TikTok被剥离,总好过被禁被关,至少还可以看到这个“孩子在他人家中被爱、被宠”的地位。
媒体报道说,熟悉TikTok交易的消息人士透露,包括甲骨文(Oracle)和私募股权公司银湖(Silver Lake)在内的三家投资者将持有TikTok美国公司约50%的股份,原母公司字节跳动现有的美国投资者持股约30%,字节跳动本身将持股19.9%,以符合美国国家安全法令规定的20%持股顶限。可见,美国资方已占了大部分股份。字节跳动虽单一持股19.9%,也无法撼动新公司的决策权。
TikTok被收购,谁是赢家?中方、母公司字节跳动、美方?其实,这些都不是。那谁才是真正的赢家?答案是不言而明,就是用户(users)。
TikTok这一平台,为用户提供了对外交流与联系。而许多小商家,都是利用TikTok这一平台进行商务维系,也增加不少业务来源。只要能继续运作,不被关闭,TikTok由谁掌控对用户来说是影响最小的。
特朗普9月25日在白宫签署行政命令,确认把中国短视频平台TikTok的美国业务出售给美国及国际投资者,符合“不卖就禁”法律对国家安全的要求。随着这一政令的落笔,TikTok已经“归属”美国掌控了。
作者陈文坪是新加坡时事评论人,关注新加坡、马来西亚、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时事和经济民生。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并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文章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