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变革更显初心 去留皆是担当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麦俊豪

随着第八届立法会选举提名期临近,多位资深议员宣布不再竞逐连任。这一波新老交替是一次深刻的政治生态演进,是“爱国者治港”原则下制度自信与责任担当的真实写照。

展现“爱国者治港”初心使命

一些人以西方议会模式为标准,误读甚至贬低香港立法会的角色,将其恶意标签化为“橡皮图章”或“清一色顺从”。然而,事实胜于偏见。自2021年完善选举制度以来,第七届立法会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彻底扭转了过去多年立法会内耗空转、政治操弄盛行的局面,不再有对抗式的“为反对而反对”,而是建设性“有商有量”;不再有哗众取宠的个人表演,而是聚焦发展通力协作,展现出具有香港特色的高效治理模式。

数据显示,本届立法会已通过约130条法例,批出逾6,500亿元拨款,更是解决了多项多年未解的问题,包括历史性地完成《基本法》第23条本地立法、通过简朴房规管条例、网约车条例等,还有取消强积金对冲、优化资本市场政策等一系列关乎民生福祉与长远发展的重大议程。行政长官答问会升级为“互动交流会”,前厅交流机制常态化,行政与立法之间形成了理性务实、良性互动的崭新面貌。

这正是“爱国者治港”原则落地生根的生动体现,立法会不再是破坏稳定的战场,而是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平台。而这一切成绩,都有赖于现任立法会议员们“携手踏平崎岖”的共同努力:“我哋大家用艰辛努力写下那不朽香江名句。”

主动让贤彰显格局担当

在这次换届之际,一批资深议员选择主动退位,令人敬佩。他们之中,有人连续担任五届议员,有人在“黑暴”肆虐时挺身而出捍卫法治,有人在关键法案审议中彻夜奋战,有人长期扎根社区倾听市民呼声,有人力主改革终结政策积弊。如今,他们选择把舞台留给年轻一代,这份胸襟与气度,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担当。

他们退是出于对大局的深思熟虑,是基于对未来的主动布局。正如多位议员所言,希望“交棒新一代”,让更有活力、更具新思维的年轻人进入立法会,为香港注入新动能。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正是立法会政治成熟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此次新老交替体现了新选制的生命力与自信:有序更叠、吐故纳新,才能确保立法会始终贴近社会脉搏,回应时代需求。在日前澳门第八届立法会选举中,一批优秀年轻人才脱颖而出,也为香港提供了有益借鉴。老将主动让贤为社会树立了鼓励创新、薪火相传的良好榜样,同时也是当下香港面对新形势革故鼎新、应变求变的生动写照。

去留之间皆为大义

在这场变革中,无论是去是留,本质上都是对香港未来高度负责的体现,是不同形式的担当作为。

离开者甘当“铺路石”,将机会让予后辈,体现出“舍小我、成大我”的崇高境界。正如陈健波所言,“目前是合适时间交棒予有心、有抱负服务业界及香港的有能之士”,“衷心希望新一届立法会有更多年轻人加入”。他们虽退出选举,但并不意味着退出服务,许多人表示将继续透过智库、行业组织等平台发声发力,持续为香港发展建言献策。因此,去与留,只是角色转换,共同指向的是同一个目标:建设更美好的香港。

长江后浪推前浪,薪火相传续华章。今天的香港,正处于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北部都会区开发、大湾区深度融合、创科产业转型等重大机遇与挑战,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支德才兼备、专业高效、充满活力的管治队伍。立法会的这场变革,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让我们看到,在“爱国者治港”的旗帜下,香港的政治生态正持续发生积极而深刻的变化,不仅仅是从对抗走向协商、从停滞走向进取,更是从个人博弈走向集体担当,从当下得失走向长远布局。去留皆是担当,都在书写对国家、对香港的忠诚与奉献。

作者麦俊豪是全国港澳研究会会员。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