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勇|新选举新范式:扫除特殊待遇,铲除祝福名单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香港的选举制度,在“一国两制”下,经历了深刻的演进与完善,是中央政府在总结香港过往政治实践、立足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以及保障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基础上,作出的英明决策。其中一个最具标志性的转变,便是扫除“祝福名单”或“特殊待遇”等扭曲现象,使得所有合格候选人真正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这并非简单的技术性调整,而是一场关乎选举哲学、政治文化与民主品质的深刻革命。它标志着香港的民主发展告别了昔日的喧嚣与异化,步入了一个比拼政纲、能力与形象的务实、理性、建设性的新时代,生动彰显了选举的公平性与民主的高品质。

“祝福名单”的本质,是隐性特权与政治分赃。所谓的“祝福名单”,指的是一种隐性的、非正式的政治安排,即某些政治势力或团体通过内部协调,为其属意的候选人提供不成比例的资源倾斜、舆论造势甚至“配票”操作。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政治利益的交换与分赃。它使得选举不再是候选人之间公开、公平的竞争,而演变为一场幕后权力游戏的公开投射。拥有“祝福”的候选人,往往能获得远超其个人能力与政纲价值的关注度与支持度,这实质上构成了对其他合格候选人的“特殊待遇”与不公。

扭曲的机制之下,选举文化不可避免地发生异化。候选人无需深耕社区、研究政策,只需在政治立场上表现得足够极端、在攻击对手和特区政府、中央政府时足够激烈,便能吸引眼球,收割选票。这使得选举论坛变成“口水战”和“撕斗场”,比拼的不是谁更能解决香港的住房、就业、养老问题,而是谁更能煽动情绪、制造对立、博取出位元。那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导致真正有识之士望而却步,而善于操弄民粹的政治投机客大行其道。最终受损的是香港的整体利益和市民福祉,议会内耗空转,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

更严重的是,这种混乱的选举生态为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危害国家安全打开了方便之门。反中乱港分子利用选举平台,公然宣扬“港独”主张,瘫痪立法会运作,挑战中央权威,意图将香港变成一个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治实体。“选举”不再是香港内部的民主事务,而是关乎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生死较量。旧有的选举制度无法有效筛选出爱国者,反而让“不爱国者”乃至“叛国者”登堂入室,可见其存在致命缺陷,非改不可。

新选举制度的出台,从根本上铲除了“祝福名单”和“特殊待遇”滋生的土壤,为所有爱国爱港的合格候选人搭建了一个真正公平、公正的竞争舞台。在新的制度框架下,由于政治立场的“底线”已被划定,候选人之间无法再通过极端的政治口号来制造差异、吸引选票。竞争的核心,被强制性地、也是历史性地拉回到了原本的位置:政纲、能力与形象。

比拼政纲:候选人必须提出切实可行、针对香港深层次矛盾的具体施政方案。如何解决㓥房问题?如何提升香港的科技创新能力?如何改善医疗服务体系?这些关乎市民切身利益的议题,成为了选举辩论的焦点。选民手中的选票,将更多地投向那个方案更务实、愿景更清晰的候选人。

比拼能力:候选人的专业背景、从政经验、议事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成为重要的衡量标准。选民会更加审慎地考察,谁更有能力将美好的政纲转化为落地的政策,谁能在立法会中真正有效地监督政府、推动立法。

比拼形象:这里的形象,非指外在,而是指候选人的个人品格、公共服务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一个廉洁奉公、勤勉务实、深入社区的候选人,其形象自然光辉。这种比拼,促进了政治人物的自我修养与道德约束,有助于净化政治风气。这一切,都使得“祝福名单”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为最终的胜负手,不再是某个小圈子的“钦定”,而是候选人综合素养在广大选民面前的公开检验。

选战氛围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候选人不再热衷于组织大规模、对抗性的游行集会,而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摆街站”、落区探访、举办政策论坛、通过互联网平台与选民深入交流等务实工作中。竞选海报和宣传品的内容,也从攻击抹黑对手,转变为详细介绍自己的政纲和承诺。选举辩论环节,候选人就土地供应、产业发展、青年向上流动等具体政策展开激烈而富有建设性的讨论,虽然观点交锋激烈,但始终保持着相互尊重和就事论事的态度。

这种竞争,是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流,是真正服务于选民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高品质竞争”,是一种超越西方传统话语体系的“高品质民主”。它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形式上的“一人一票”的简单多数决,而在于其实质性的治理效能与人民福祉的提升。

民主的真谛,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人民当家作主的最终体现,并非周期性的投票行为本身,而是能够通过选举产生一个贤能的治理团队,带来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和民生的改善。新选举制度确保了“爱国者治港”,从根本上杜绝了立法会“拉布”、流会等政治内耗,使得特区政府能够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一个能够有效运作、产出优质政策的政府,才是对民主价值最好的诠释。香港正在经历的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正是这种高品质民主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最有力证明。

香港是中国的香港,其民主制度的发展必须符合其宪制地位和实际情况。新选举制度完美地衔接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既充分尊重和保障香港的高度自治权,又有效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新选举制度下“祝福名单”的消亡与公平竞争的勃兴,是香港政治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它通过对制度的系统性重塑,成功地将香港的民主政治从过去的歧路与困局中引领出来,踏上了一条符合香港实际、具有香港特色的高品质民主发展道路。

2025年立法会换届选举即将举行,所有合格候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通过政纲、能力与形象的正面比拼来争取选民支持,这本身就是选举公平性最直观的体现。而由此催生的热烈活泼、务实向上的竞选活动,以及社会大团结、群策群力为香港美好前景和市民福祉奋斗的生动局面,则深刻彰显了这种民主的高品质与健康形态。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市民安居乐业的香港,正是这幅高品质民主画卷最辉煌的成就,也是“一国两制”伟大事业最动人的诗篇。这不仅是制度的胜利,更是市民的胜利,是香港未来可期、光明在前的最佳保证。

作者杨华勇是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