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告别“四仔主义”:香港青年价值观念的巨变与挑战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赵一岚

政府制订政策往往需要具备清晰目标及理据,建基于国际及法律责任,并回应市民的需求。香港回归以来,不少原有政策因应市民需求的转变而有所调整,例如政府就市民对保育文物及古迹的关注制订一系列新政策;近年市民对宠物友善环境建设的关注日增,《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亦计划推出容许狗只进入的食肆牌照。

青年作为社会的重要持分者,掌握及理解其需要实属必要。今天的青年终将步入老年,若政府待青年变老才调整政策,未免后知后觉。倘能超前部署,不仅可更有效运用资源,更能建立能照顾不同世代需要的社会。为此,香港青年协会青年研究中心“青年创研库”于2025年6月收集了300名25至34岁年轻一代及300名55至65岁年长一代的意见,聚焦家庭、工作、房屋、财务及对社会的诉求等范畴,以助社会更理解两代价值观的异同,为未来政策制订提供启示。

成长环境剧变
价值观念不一

香港社会过去十年经历剧变,从经济转型到社会事件,再到全球疫情冲击,年轻一代的成长环境与年长一代迥异,孕育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吕大乐在《香港四代人》(2007)指出,不同世代受政治、经济及科技因素影响,形成独特特征。“战后婴儿潮”一代生于物质匮乏年代,强调实际与稳定;“九十后”则成长于物质丰裕时代,追求生活质素与人文价值。周晓虹(2008)在《社会》期刊中讨论全球化下的代际冲突,强调环境变化导致价值观分歧,青年往往无法承袭长辈的传统思维,而长辈亦难以理解青年的创新取向。Kenton(2019)定义的“代际差距”(Generation Gap)进一步解释,这种差异可能引发冲突,但也蕴含社会进步的动力。

调查显示,两代在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反映青年价值观正从传统追求稳定的“四仔主义”(屋仔、车仔、老婆仔及仔仔)转向更灵活、具个性化的生活模式。在家庭方面,年轻一代更倾向选择养宠物而非子女,34.7%青年选择养宠物,仅20.7%选择养子女;反观年长一代,62.3%选择养子女,仅6.0%选择宠物。年轻一代不同意“养儿防老”传统价值观的比率,较年长一代高出20个百分点,反映青年对传统家庭观念的转变:养宠物成为子女的替代,被视为“家庭新成员”。港铁近期推出的“猫狗同行”计划,容许乘客在周末或假日时携带一只宠物猫或狗乘搭轻铁,正是回应这一需求,显示社会配套需跟上青年生活模式的转变。

工作领域的世代差异更为鲜明。近八成(79.0%)年轻一代同意“工作与生活平衡比高薪更重要”,较年长一代的49.0%高出30个百分点;53.0%青年倾向“多元职业生涯模式”,而78.7%长者则选择“传统单一模式”。青年在职涯考虑中,薪金与福利(73.0%)虽然重要,但工作性质与兴趣(50.3%)及工作弹性(43.0%)亦占相当比例。这与吕大乐的分析呼应:长者追求稳定,受战后贫乏影响;青年则受科技及全球化启发,重视灵活(如斜杠青年)。不少国际报告均显示香港生活成本位居全球前列,青年为避免工作倦怠(burnout),转向多元模式。企业需提供弹性政策,以吸引年轻人才。

置业需求降低
土房政策要变

值得注意的是,两代人在某些价值观上仍有共通之处。分别约76%的两代人同意“拥有自置物业是个人梦想”。然而, 52.3%青年视申请公屋为“精明选择”,较视之为“无奈选择”的43.3%多。同时,年轻一代在财务安排上更为进取,71.0%同意比起储蓄首付,宁愿将积蓄用于旅游或消费上,79.0%认为单靠储蓄无法实现财务目标,53.6%不介意“先使未来钱”。

公屋一直是战后港府为低收入家庭确立的安全网。然而,当青年期望将积蓄用于旅游或消费,更视申请公屋为“精明选择”,背后反映的是青年希望拥有自置物业的同时,渴望无须像上一代般被按揭绑定。这个现象颠覆了传统“努力工作、定期储蓄、买房养老”的信念。假如青年视置业为负担,置业需求转变,无疑将改变香港过去以“卖地为政府主要收入”、“地产业为香港重要支柱”的局面,政府应适时评估这些转变对政策的影响。

两代对社会问题的价值观亦颇有相近。不论年轻一代或年长一代均视贫富悬殊(约52%)为首要问题,他们认同市场经济为核心价值(分别有44.7%青年及36.7%长者)。值得关注的是,两代人(约69%)同意现今世代的年轻人向上流动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青年对香港现况及未来信心评分较低,平均分为5.7及5.8,年长一代则为6.4分。

综合上述观察,青年价值观正从传统转向灵活、进取的模式,这是适应时代的积极信号,但也展现出挑战,包括对家庭结构的冲击、对多元工作模式的追求、住房困局、对社会未来发展的信心,以及向上流动机会不足等。若不正视这些核心矛盾,或会影响香港的竞争力,长远不利于社会及经济发展。新生代是未来社会的重要持分者,其价值取向对政策制订者甚具参考意义,值得当局以更前瞻的视野,在制订政策时充分考虑年龄敏感度,掌握年轻一代的想法及价值观,提升政策的适用性及接受度。

详情请参见:青协青年创研库“2025年施政报告青年建议”

作者赵一岚是“青年创研库”成员及属下“2025年施政报告青年建议小组”成员。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