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上市公司ESG价值路径:从合规要求到竞争优势
来稿作者:陈湘洳
当ESG从“附加题”变为“必答题”,一条将合规压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路径正清晰浮现。
在可持续金融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上市公司面临的ESG要求正从“自愿倡议”走向“强制披露”。作为ESG合规领域的实践者,我们观察到,领先的上市公司已不再将ESG视为成本负担,而是将其作为提升长期价值、优化资本结构和管理风险的战略支点。
香港交易所新版《企业管治守则》的生效,与内地可持续披露要求的推进,共同标志着ESG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探索并实践一条清晰的ESG价值路径,已成为上市公司的必然选择。
规则升级:ESG监管框架日趋完善
ESG监管环境正经历深刻变革,这一趋势在香港与内地市场尤为明显。根据香港交易所更新的ESG披露守则,从2026年1月1日起,大型股发行人必须按新气候规定作强制披露。
香港特区政府于2024年12月推出《香港可持续披露路线图》,就大型公众责任实体不迟于2028年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ISSB准则)提供清晰的路径。这一举措使香港成为首批将本地准则衔接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的司法管辖区。
香港联交所于2025年7月1日正式生效修订后的《企业管治守则》及相关《上市规则》,此次修订不仅强化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更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日常治理行为中的深度内嵌。
中国证监会方面,指导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北京证券交易所在2025年9月就修订《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应用指南,为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提供细化指导。
披露要求:从自愿到强制的转变
ESG资讯披露正在从自愿走向强制,从“泛化”走向“精准”。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要求,强制披露主体包括报告期内持续被纳入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
这些企业最晚应在2026年4月30日前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此举标志着中国内地ESG资讯披露正式进入有强制约束力的新阶段。
治理结构:董事会能力建设与ESG专业化
随着监管要求的深化,上市公司ESG治理结构正经历重大转型。香港联交所新规强制董事会的专业能力持续更新,包括加深对ESG领域的理解,体现了监管对董事会认知与胜任能力的高度重视。
在实践层面,上市公司纷纷加强董事会ESG职能。例如,中国石化在董事会层面设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监督和审批公司的ESG战略、目标及年度工作计划,并向董事会汇报ESG执行成果。
董事会独立性也成为关注焦点。香港联交所新规引入首席独董作为建议最佳常规,并对独董任期与兼职上限作硬性规定,增强了董事会的独立性与监督功能。这些变化促使企业重新审视董事会结构,确保其能够有效履行战略审议与可持续发展治理职能。
价值显现:ESG成为市场新优势
越来越多的实证表明,健全的ESG实践与企业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ESG表现良好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了实质性认可。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的研究显示,企业ESG资讯披露与企业总体ESG行为之间构成“表现”与“实质”的有机整体。健全的披露机制不仅可以反映企业当前ESG绩效,更能通过增强透明度、引入市场监督和塑造声誉资本,反向推动企业优化ESG战略与管理流程。
市场动力:ESG投资格局持续优化
资本市场对ESG因素的重视程度正在快速提升。截至2025年3月31日,共有218个获香港证监会认可的ESG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约1,392亿美元(折合约10,857亿港元)。
此外,香港贸发局公布的“香港贸发局ESG指数”初步数值为64.3分,远高于50分的分水岭,表明国际、中国内地及香港本地贸易商对香港在可持续发展业务上的地位表示认可。
随着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遵循《指引》进行ESG资讯披露,市场对ESG的关注逐渐提升。投资者也更加重视ESG因素在投资决策中的作用,并逐步将分析重点从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转向更全面的财务与非财务资讯兼顾的评价体系。
ESG表现对企业国际竞争力也有明显提升。通过提供高质量的ESG报告,A股公司能够有效地与关注可持续投资的全球投资者沟通,提高公司的市场评价和品牌价值。
ESG发展前景广阔
展望未来,ESG发展将呈现几个明显趋势。技术上,人工智慧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ESG管理带来新的可能性。超过半数(58%)的大型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公司提到,已部署或计划部署运用AI技术以提升ESG资料收集及报告的准确性。
标准趋同将加速。香港与内地在ESG披露要求上将进一步协调,为两地上市公司提供更一致的指导。企业应以更高标准为基准,建立统一的ESG管理体系。
监管整合也将深化。香港联交所新规大幅强化了董事会绩效评估、持续专业发展、多元化政策及其落实情况等关键治理资讯的强制披露要求,显著提升资讯披露的细化程度和透明度标准。港股上市及两地上市企业需尽快调整完善董事会绩效评估、持续专业发展培训计划及记录等相关流程,确保资讯披露符合新规要求。
随着2026年新气候规定强制披露的临近,香港上市公司正加快ESG方面的转型步伐。企业的重心逐渐从报告“数量”转向“品质”,包括投资建设稳健的资料系统、引入独立验证,并对标国际准则。
ESG已经从过去的道德宣导,发展成为当今市场竞争的重要维度,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随着全球ESG资产投资规模持续增长,那些早早踏上ESG价值路径的上市公司,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清晰的市场资料与趋势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从监管合规要求到创造企业长期价值,从提升品牌声誉到满足利益相关方需求,ESG已形成完整的价值创造循环。帮助上市公司更好地把握监管趋势、理解市场预期,在这条价值路径上实现新的突破,开创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湘洳是“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PA)可持续投资分析师,香港认可ESG策划师(CEP®),“香港审计管理学会”的审计服务顾问。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