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澧手记|北都引领下的千万人口布局
香港经济发展除了考虑本地自然人口增长,人口政策才是真正关键。单靠本地居民的生育率,根本不足以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土地储备。更重要的是,应该聚焦人口政策对土地需求的影响,并厘清哪些政策能有效吸引高质素人才来港,为经济注入新动力。
近来有声音提出,香港人口有潜力达到1,000万。最简单的说法是,未来“北部都会区”(北都)预计可容纳约250万新增人口,这些人口主要来自内地及世界各地,结合现有750万人口,总数可达1,000万。这话题让我回想起多次与同事讨论香港未来发展格局。
我在早前文章提到,北都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透过开发新土地释放发展空间,推动新产业落地。若没有充足的发展载体,即使有优质人才或产业有意来港,也可能因资源不足而却步。所以,人口政策与土地供应其实密不可分。
以上海为例,根据多个AI数据平台,上海常住人口约1,920万,2023年GDP约4.7万亿人民币,人均GDP达20.1万人民币。相比之下,香港常住人口约750万,2023年GDP为2.4万亿港元,人均GDP达38.2万港元。数据反映,虽然香港人口远少于上海,但在GDP及人均GDP方面,香港表现依然突出。这无疑说明,随着人口增加,香港的GDP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要推动经济增长,政府必须积极吸引优质人才来港。这不仅要让目标群组认为香港生活可负担、居住环境优越,还需配合税务优惠、专业资格互认、专业发展课程等其他诱因,提升人才价值和归属感。正如发展局局长于10月31日所言,优质生活环境是提吸引人才之本。
吸纳人才不仅带来知识和技术,更为企业落户创造条件。相对深圳,香港的优势在于普通法制度、国际营商环境及自由市场等国际化元素。很多外国企业在未熟悉内地体制前,会优先选择香港作为亚洲总部或区域枢纽。香港采用国际通行的语言和规则,令外来人才和企业更容易适应和发展。中央亦希望以香港作为内地产品品牌和增值的平台,推动“中国制造”升级。
北都汇聚多个新发展区,为新产业和企业提供充足载体,创造更多经济机会。香港多年来建立起稳健而自由的营商环境,自然吸引企业选址于此。只要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提供多元发展机会,口香港将更具吸引力,吸纳国际人才在此落地生根,推动经济持续发展。随着北都未来20至30年逐步落成,香港经济格局必将迎来新一轮重大蜕变。
作者黄仲澧是香港房地产及土地管理学会外部事务主席,打鼓岭乡事委员会顾,香港城市规划师学会会员,香港注册规划师,香港城市设计师学会会员。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