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勿让立法会选举背离狮子山精神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罗民

2025立法会换届选举将至,街头巷尾再度挂满笑容满面的候选人海报,诚恳地向市民点头鞠躬。这场景像极了一场选角试镜——但香港人要选的是谁演得像“民意代表”吗? 还是谁真正能为民请命、实事求是、身体力行?

“狮子山精神”是香港人过去数十年奋斗求存的象征:不讲背景、不靠裙带,强调“靠自己”,凭实力打拼。它承载的是公平竞争的信念:只要肯努力、愿意承担,就有机会向上流动,改变命运。今日的选举,若沉溺于门第出身、资源堆砌,便是对这种精神的背叛。

把这种精神投射到选举,意味着三个层面:以民为本,而非以资源为本;以实绩立信,而非以出身立名;以公平赛道为前提,而不是预设剧本。

以民为本,要求候选人的政纲回到市民最切身的问题,而不是停留在华丽口号或模糊愿景。房屋、医疗、教育、交通,这些议题需要的是可验证的数据与落地的方案,而非空泛的承诺。当选举被包装成“形象工程”,市民看到的只是笑容与标语,却难以找到具体答案,这正是精神流失的起点。

以实绩立信,则意味着政治信用必须建立在事实之上。候选人过去在社区的耕耘、在公共事务上的履历,应成为选民判断的核心,而不是名门背景或人脉网络。狮子山精神的价值,在于相信努力能改变命运;选举也应如此,让真正做过事的人有机会被看见,而不是让“出身”决定谁能进入权力场域。

最后,以公平赛道为前提,是最难却最关键的一步。当资源悬殊导致讯息能见度失衡,选举便失去竞争的公义。公平不是人人结果相同,而是人人有机会出发;这条赛道若不校准,狮子山精神就只能停留在怀旧歌曲里,而无法在现实政治中延续。

《狮子山下》唱的并非华丽承诺,而是同舟共济的日常伦理。“既是同舟 / 在狮子山下且共济”——不只是旋律,更是一种价值观——命运共同体不是口号,而是行动。“同舟人 / 誓相随 / 无畏更无惧”——唱出的是在风雨中并肩前行的默契,是把彼此的冷暖与前路都当作共同的责任。“我哋大家 / 用艰辛努力写下那 / 不朽香江名句”——更提醒我们,真正的光芒来自汗水与实干,而不是包装与背景。

狮子山下,我们不怕穷、不怕难,只怕失去奋斗的机会。愿2025立法会换届选举,多一点拼搏的血汗,少一点包装的脂粉,让每一位肯做事、肯承担的人,都能被看见、被听见,也被成就;让“公平的赛道”不仅写在口号里,而是写进制度与日常的准则。如此,山下的光,才会照亮每个人。

作者笔名罗民,是一名普通香港市民。

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附上作者真实姓名、自我简介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另行通知。香港01保留最终编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