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私有化|豪掷千亿! 专家拆解汇丰三大动机 或“养肥再卖”

撰文: 黄文琪
出版:更新:

汇丰(0005)突然出手,拟将恒生银行(0011)私有化!这家自1972年上市的老牌银行,获大股东汇丰以每股155元现金提出收购,并计划撤销其上市地位。然而,恒生当前正深陷坏帐风险攀升风险之中,为何大股东汇丰选在此时豪掷千亿,启动私有化?《香港01》将从作价细节,以及汇丰背后的策略动机,拆解这场金融布局。

汇丰突然出手,拟将恒生银行私有化,涉资千亿!(资料图片)

溢价30%隐含市账率1.8倍

恒生银行昨日﹙9日﹚报119元,市账率(PB)为1.42倍,市值约2,232亿元,而私有化作价较昨日收市价119元溢价约30%,隐含 2025 上半年度市账率1.8 倍,意味公司市值约2,903亿元。

汇丰目前持有约63%恒生股权,为私有化汇丰将须向其他股东支付总额1,061亿元。

恒生银行受商业房地产贷款风险拖累,不良贷款率由去年底的6.12%,升至今年6月底的6.69%。(资料图片)

恒生商业地产风险贷款飙至668亿元

尽管千亿金额对汇丰而言并非巨额负担,但恒生银行当前正面临严峻的坏帐风险。该行受商业房地产贷款风险拖累,不良贷款率已升至今年6月底的6.69%,而未计内地贷款的本地商业房地产(CRE)贷款中,已信贷减值客户贷款较半年前增加26%,达到250亿元。

此外,截至今年6月底,CRE中“具风险贷款”逾660亿元,被评为“第2阶段”风险提升的贷款,即由去年底的294.38亿元,大增逾倍;若加上“第3阶段”(涉及250亿元)的香港商业房地产贷款,总额达到918.6亿元,较2024年底的492.4亿元大幅上升87%。

根据银行风险分类标准,“第2阶段”指信贷风险显著增加的资产,需计提全周期预期损失;“第3阶段”则为已发生实质违约的资产。

王良享表示,汇丰认为恒生最坏时间已经过去。(资料图片)

王良享拆解私有化三大动机

香港商业房地产市场近月成交虽有好转,惟市道仍然未有明显起色,早前市传汇丰罕有直接要求恒生银行出售房地产贷款组合,惟进展未见,是否因此促使汇丰决心将恒生私有化?

对于汇丰计划私有化恒生,资深银行家、臻享顾问董事总经理王良享表示,动机有三。首先,汇丰认为市场低估恒生价值,“呢个都系大部分私有化最主要原因”。截至昨日﹙8日﹚,今年汇丰股价已累升逾50%,而恒生股价只升逾30%,跑输大市,尽管业绩并不算“靓仔”,但7月底公布业绩后,股价并没有大幅下跌,再加上美国开始减息,汇丰认为恒生最坏时间已经过去。

其次,王良享续指,恒生撤销上市地位后,有利减坏账,“好多嘢不用披露,无需再避重就轻去处理”。最后,王良享认为,两间银行日后会加大协同效益,客户、人手进一步整合,“以前裁员等事都唔可以太大动作,而家可以大刀阔斧!汇丰更有可能待恒生转好时,再高价出售恒生。”

陈凤翔认为,汇丰可能未必想事情进一步恶化,因此选择出手。﹙资料图片﹚

陈凤翔︰汇丰可能未必想事情进一步恶化

事实上,市场对恒生坏账之关注,并非好事。香港银行学会高级顾问陈凤翔则认为,香港没有一间银行面对社会压力会无动于衷,“当一间银行面对财务亏损传闻,信誉就会受到动摇,或引发挤提风险。对于此类银行,无非是政府接管,或是大股东处理。”

陈凤翔认为,汇丰可能未必想事情进一步恶化,因此选择出手,帮助恒生过渡,日后可能再高价出售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