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不等于旅游? 日本人参观景点与众不同心态

撰文: 日本物语
出版:更新: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画面:你和日本朋友聊起来,问他假期打算去哪,他很自然地说一句“観光に行く”。你下意识脑补的是:哦,他是去旅游、放松休闲的吧。但真要跟着去一趟,你可能会发现,整个过程和你心里那套“旅游”完全不是一回事。

他们不是大吃大喝,也不是光顾着拍照打卡,而是一本正经地排队、租讲解器、仔细读说明牌,最后还可能写个小感想。这时你才恍然大悟——原来日语里的“观光”,和我们中文里的“旅游”或“旅行”,差别大得很。

示意图(Netflix《离线找真爱》剧照)

最早的“观光”——先秦《周易》,是带有政治色彩的:观察他国的文明与礼仪,学习、借鉴,为治理所用。意思是到别的国家看看他们的长处和制度,从而学习和借鉴,再带回来对自己有益处。在那个语境里,“观光”压根不是休闲活动,而是一种取经,是带着谦虚和学习心态的行为。换句话说,观光最初是“求学”的动作,而不是“玩乐”的安排。

观光最初是“求学”的动作,而不是“玩乐”的安排。(百度百科)

时间往前一大步,来到十九世纪的明治维新。日本拼命吸收西方的一切,哲学、经济、社会、个人、概念……这些词现在用得理所当然,可其实都是明治时期翻译西方术语时造出来的“和制汉语”。当时他们也在琢磨,“tourism”该怎么翻?最后选中了“观光”。

理由很简单:这词既是汉字,又带有“看别国之光”的意味,还能体现一种“通过旅行学习”的精神。那时候,日本确实是这么干的。派了大批留学生和使节去西洋取经,学制度、学技术,最后带回一堆成果。而大清这边,虽然也有过“出洋”,但更多人是“看热闹”,该玩的玩,该摆架子的摆架子,真正学到手的东西却寥寥。

大清这边,虽然也有过“出洋”,但更多人是“看热闹”,该玩的玩,该摆架子的摆架子,真正学到手的东西却寥寥。(中国文化研究院)

所以,日本人并没有完全把“观光”往娱乐那边靠,而是保留了它的“学习味”。所以今天你会看到,“观光厅”并不是单纯管旅游经济的机构,而是有文化推广、国际交流等职能;“观光教育”也经常出现在政策文件里,甚至“修学旅行”也直接被看作孩子成长必经的一环。换句话说,日本社会把旅行和“学”紧紧绑在一起,“观光”不是光看风景,而是“观摩世界,学点东西”。

日本社会把旅行和“学”紧紧绑在一起,“观光”不是光看风景,而是“观摩世界,学点东西”。(日本旅行社官网)

相比之下,中文语境下的“旅游”,完全是另一种氛围。“旅+游”,字面就是走着玩。我们提到旅游,第一反应往往是放松、休闲、消费、美食、拍照打卡,重点在“玩”与“享受”。

旅游行业也是以“消费产业”为核心,从酒店到门票再到小红书网红点,目的都是让人开心解压。所以说到底,“旅游”的底色是自我体验,“观光”的底色是文化观察。

【延伸阅读】女游客东京受访一句“中国治安与日本一样好”意外成热话惹反思(按图放大浏览)

+14

当然,这并不代表日本没有纯粹的玩乐旅行。江户时代就有“物见游山”,大家去看看名所、吃吃喝喝,也有那种热闹的氛围。但与此同时,宗教性的参拜、朝圣又是另一条重要的旅行线。伊势参拜、巡礼文化,既是宗教,也是秩序。等到明治,日本把这两条线合并进了“观光”这个词:既要有“学”的姿态,也可以有“游”的形式。但文化底色还是倾向于“学习”,所以观光在日本社会里自带一份“规矩感”。

这点在日常细节里特别能看出来。日本人去景点,不管老少,习惯先看说明牌,很多甚至会租讲解器,一路听完才算不虚此行。他们觉得这才叫“观光”。你要是只顾着自拍留影,他们反而会觉得“没认真看”。反观中文的“旅游”,则更强调即时的快乐,想的是好吃、好玩、好拍照。两个都没错,只是文化出发点不同。

中文的“旅游”,则更强调即时的快乐,想的是好吃、好玩、好拍照。两个都没错,只是文化出发点不同。(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官网)

所以同样是两个汉字,“观光”和“旅游”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路径。一个是以“学习”为基调,一个是以“放松”为基调。日本的观光厅鼓励国民和外国人“通过观光理解文化”,而中国的旅游局更强调“拉动经济、促进消费”。这背后,折射的就是两种文化心态:一个把旅行当“见学”,一个把旅行当“休闲”。

这就是为甚么你在日本常常会感觉到一种微妙的错位。比如在清水寺,日本游客排得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听讲解,而一些外国人则三三两两聊得很开心,氛围差别非常大。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大家脑子里“旅行”的定义就不一样。对他们而言,观光有点像是课堂的延伸;对我们来说,旅游更像是生活的调剂。

词汇的差别,最终变成了行为的差别。日本人从小在修学旅行里学到,旅行要“观光”,要观察、学习、尊重;中国人从小的语境是“旅游”,是玩乐、放松、享受。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同的文化习惯。

文化基因不同造成的这种差别本身想来也挺有意思。别看只是“观光”和“旅游”两个字的差别,背后却藏着的是两种看世界的方式。日语里的观光更像是课堂的延伸,带着点“学习”的味道;中文里的旅游则更像生活的调剂,轻松自在。不过不管叫它观光还是旅游,我们多走出去看看总能长点见识,还是我们的老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还有甚么比旅行更让人增长见识、提升认知的呢?

【相关文章】网选“日本最废观光景点” 众人指这2地超无聊:老人才喜欢去(按图放大浏览)

+10

【本文获“日本物语”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Japa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