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H-1B签证费暴涨 中国推K签证加入全球科技人才争夺战?
10月1日,中国移民政策将掀开一个新篇章,专门为外国青年科技人才而设的K签证正式推出。这不仅是入境规定的一项调整,更被外界视为中国加入全球人才竞争前沿的战略举措,将提升北京在与华盛顿的地缘政治竞争中的实力。
这是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早前签署公告,将企业为H-1B签证申请人支付的费用大幅提高至10万美元。这为国际人才库带来了冲击,尤其是在印度等为全球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的国家。
K签证是于2025年8月7日正式公布,旨在修订《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这是中国现代史上首次设立此类签证类别,旨在吸引全球年轻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毕业生和研究人员。
中国内地传统的签证类别,例如用于工作的Z签证或用于学习的X签证,虽能够满足其用途,惟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时间限制。而K签证将打破了这些限制,允许持有人多次入境,有效期更长,并允许从事更广阔的行业范畴,包括教学或研究、创业、文化交流和商业合作等。
而最重要的是,K签证无须雇主担保,这消除了外国专业人士在没有获得工作合约的情况下,在中国寻找机会时面临的最常见障碍之一。有移民专家指,无需提供雇主担保一直被认为是申请美国H-1B 签证的最大障碍之一。H-1B 签证不单需要雇主担保,还采取抽签制度,每年仅有 8.5 万个名额。
因此,K签证意味着毕业于外国顶尖大学的年轻科学家、拥有研究经验的软件工程师或生物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更轻松地进入中国开展项目,并融入中国不断发展的创新生态系统。
“推出的时机恰到好处”
K签证的推出,多少反映了中国内地近年来为扩大对外开放所做的积极努力,中国近年放宽了入境限制,并与75个国家签署了互免签证协议;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外商投资和旅游业发展,以及向海外投资者开放更多领域。
据内地官方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往返中国的国际旅客人数高达3,805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加30.2%,当中免签证入境人数就达到1,364万人次,大增了53.9%。这些都在体现出内地政府刻意提升国家的开放度和吸引力的政策,并且发出一个明确的讯号,表明已经准备好来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人士。
有陆媒分析指,K签证的革命性不仅在于其灵活性,更在于其针对性。有别于大多数已开发经济体著重最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或顶级专家的移民制度,中国更专注于职业生涯初期的年轻专业人士。这将是一个长期战略,透过与毕业生、研究人员和创新者及早建立联系,中国得以建立起可以持续数十年的纽带。
而此一举措之所以备受瞩目,其原因之一是它的推出正值全球人才争夺战的关键时刻。当欧美一些国家正在不断收紧移民政策,相较之下,中国正在降低门槛、简化流程并敞开大门。它也将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向国际社会传达一个明确的讯息:在一个充满障碍与限制的时代,中国是一个重视开放与合作的国家,而K签证正是手上的一张“王牌”。
澳大利亚咨询机构Geopolitical Strategy首席策略师Michael Feller表示:“美国在H-1B签证问题上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中国推出K签证的时机恰到好处。”专注科技政策的美国咨询公司美商亚洲集团合伙人陈澍则指:“矽谷越来越倾向于‘美国优先’的文化,对于那些担心自己在美国不再受到欢迎的外国科技工作者来说,当他们看到有关K签证的消息时,可能会想:‘至少我还有另一个选择’。”
中国STEM人才库强大 将进一步收窄差距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STEM(即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加上其国内庞大的人口基础,这使得中国已成为全球STEM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因此,中国的科技公司过去主要依赖本土人才。不过,在一些关键领域,如半导体和生物技术方面,中国仍然落后于美国,故一直渴望希望引进外国人才以缩窄差距。
有内地科技行业招聘猎头表示,K签证对那些缺乏资源申请传统工作签证的初创企业,或是在中国求职的外国留学生来说,将尤其有利,“今后留在中国找工作的难度将大大降低”。另外,像阿里巴巴、华为等科技巨头,也将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进海外人才。
陈澍解释,这种新签证可以让那些对中国科技领域感兴趣的人先“试试水温”。他说:“有很多人心动想来中国,但又犹豫不决。随着中国科技公司变得更加强大、资本更为充裕,这种兴趣只会越来越浓厚。”
挑战重重:缺少细节、社会环境、各国竞争?
目前,外界仍难以具体判断K签证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才竞争。首先,北京方面尚未公布相关计划的具体细节,包括申请人资格,以及是否允许持证者在华正式就业等。尽管具备专业知识的外国人过去也可以申请其他类型签证进入中国,但通常手续繁琐,且外国人要永久移居中国仍非常困难。
此外,融入不仅仅是签证。为了留住年轻人才,中国必须确保一个让外国专业人士蓬勃发展的环境——不仅在实验室和公司,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在学术和商业环境中更广泛地使用英语、更顺畅的行政流程,以至更具包容性的社区,这些将会为相关政策的长期成功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另外,语言将是一大障碍,虽然内地有不少人精通英语,惟国内大多数科技公司的工作语言均是中文,不暗中文的人机会因此受限。
不要忘记,这场竞争也绝非单单是中美之争,包括德国、韩国和新西兰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在放宽签证规定,以吸引技术移民。
有分析更直言,K签证不太可能取代美国H-1B签证的地位。因为美国大多数H-1B签证持有人都是印度人,而中印两国关系复杂。签证手续的简化,并不足以说服印度人才放弃美国,转而选择中国,“他们去美国不是因为拿到了签证,而是因为那是一种全面的生活方式。他们想在那里工作、生活,甚至成为美国公民。”
诚然,要探讨K签证的成效现时仍为之尚早。不过,Michael Feller指出 K签证仍可能在北京与华盛顿的地缘政治竞争中提升其优势,“如果中国能够吸引哪怕是一小部分的全球科技人才,那么其在尖端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就会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