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熊灾|专家:保护措施过多 反导致熊只数量增加

撰文: nippon.com
出版:更新:

野熊大量出没,伤人事件频发,在日本社会引发震动。北东北3县受灾尤为严重,一时人心惶惶。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森林综合研究所东北支所(盛冈市)动物生态遗传组组长大西尚树指出:“今年秋天的状况已达到灾害等级。”

Q:记者

A:大西尚树(森林综合研究所东北分所・动物生态遗传组组长)

入侵人类核心生活圈

Q:熊害事件连日频出,今年有甚么特点?

A:熊和人类碰面的场所发生了变化,已经从以往的山林,扩展到郊外的住宅区,甚至县政府所在地的城区,可以说野熊正在逐渐侵入人类生活圈的核心地区。这个倾向其实2023年就已凸显,今年则更进一步入侵到了人类的生活圈。

盛冈市有报告称,野熊入侵岩手银行本店停车场和岩手大学校园;秋田县则有报告说,超市和高中附近发现野熊出没。今年野熊伤人事件也很严重。我觉得可以说是跟海啸、暴雨同等级别的灾害了。

野熊大量出没,伤人事件频发,在日本社会引发震动。(示意图/michael-anfang@unsplash)

日本野熊出没历年的数据变化:

Q:野熊活动范围越界,秋田县甚至出动了自卫队,原因何在?

A:一个原因是“Urban bear(城郊熊)”的增加。牠们在人类生活圈附近出生长大,早已习惯了人类的存在。现在已经发展到日常出入人类核心生活圈的阶段了。

牠们从小就知道人类的存在,并一定程度接受了人类。本来牠们是不想跟人碰面的动物,但后来应该是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例如“晚上就可以进入住宅区”、“白天爬到树上,别人也发现不了”,于是就慢慢进入了人类生活圈内。

山中坚果歉收引发的人熊遭遇事件

Q:山中坚果的丰歉与熊出没是怎样的关系?

A:秋天,野熊为了冬眠储备,需要大量进食。这一行为是饱腹中枢失调引发的,空腹不是原因。因此,当山中坚果歉收时,熊就会在觅食过程中,逐渐扩大移动范围,甚至深入人类的中心生活圈。

2021年、2022年野熊出没较少,但2023年遇上坚果严重歉收,出没事件就增加了。柿子和栗子以及房屋附近的厨余和宠物粮都会引来野熊。熊与人类的遭遇也增多,事故风险愈来愈高。

Q:还有报导称熊吃人肉了。

A:确实有熊吃了人类遗体的报告。但是熊基本不会一开始就为吃人而袭击人类。牠们多数是出于自保,碰上人类后发动攻击,然后逃之夭夭。大概是非常偶然的机会吃了死者的肉,然后习得了“人肉可食”。

人类方面的环境变化和野熊数量的增加

Q:人类方面的变化带来了哪些影响?

A:野熊逼近人类生活圈,这背后也有人类生活环境变化的影响。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导致负责山中巡逻和日常警戒的人愈来愈少。空地和闲置空房周围草木丛生给熊提供了隐蔽之处和食物,无人裁剪的柿子树和栗子树会招来野熊,这些都是诱因。

熊伤人事件的增加,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种群的绝对数量变多了。秋田县2023年度驱除了2000多只熊,但依然有熊大量出没,就是因为山里熊变多了,才出现外溢。

根据环境省最新统计资料(中央值),北海道有大约1.2万头棕熊,本州以南有超过4.2万头黑熊栖息。整体呈增加倾向,全国驱除头数2023年度上升到9909头,2024年度则为5136头。

长久以来野熊在日本受到保护。猎人自觉不猎熊,也少用陷阱等手段捕熊,即使抓到也不杀死,而是放归山林。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保护措施使得熊的种群数量愈来愈多。

【延伸阅读】日本熊进化到“智勇双全”?北海道巨熊识破陷阱推倒300kg捕熊笼(点图放大浏览):

+4

仅个别处理下山野熊是不够的

Q:我们该采取怎样的对熊措施?

A:前面说了,今年的熊害可谓是灾害级别的。短期措施,我赞同让自卫队参与配合各地市町村和猎友会的行动。警察也要配备使用步枪,地方政府也需聘用持有狩猎执照的职员。不过,仅仅处理下山的熊,还不能解决问题。中长期来看,还需要进山捕熊,必须减少野熊的数量。

2014年《鸟兽保护管理法》修订后,在以往保护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数量管理专案,2024年四国以外的野熊都追加列入了“指定管理鸟兽”名录。都道府县也都有补助金,我认为可以把这些钱用来帮助数量管理上。

各地也需要创造一个不便野熊出没的环境。闲置空房院内杂草丛生,又有柿子或栗子树的话,对熊来说就是极具吸引力的去处。在住宅区和森林之间、离野熊和人类生活很近的中间地带,需要常除草,减少野熊的隐蔽场所,柿子和栗子应尽快采摘,或是直接砍除,要有意识地减少方便野熊靠近的因素。

希望地方政府和各地区的自治组织能携手搭建一个框架。厨余也会吸引野熊,应当贯彻“晚上不丢,早上丢”、“不产生味道的密闭场所存放”的原则。宠物粮和灯油也需要放在室内密闭管理。

Q:政府也启动了应对熊害的阁僚会议(10月30日)。您对政府有甚么建言?

A:最大的问题是人手不足。可以猎熊的猎人和“又鬼”(指日本东北地区传统的冬季猎人——译注)逐渐老龄化,人数愈来愈少。需要培养年轻猎人,地方政府应设置公务员职位,聘用持有狩猎执照的职员。只不过要培养熟练使用步枪的人才需要10年时间,很难立竿见影地解决人手不足问题。

猎友会成员都是民间人士,大多有他们自己的工作,把地区安全的责任推给他们是不妥的。城区的驱除任务需要确保人身安全,所以应该由配备步枪的警察来做。而降低山中的熊数,诸如捕猎等中长期对策,就可以拜托猎友会成员来做。应该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共同御熊。

对政府,我希望不要只制定短期对熊措施,而是要从制度层面落实下来。假设政府聘用了持有狩猎执照的职员,那就不能像其他公务员那样做定期调动了。

遭遇野熊后,应保持镇静并拉开距离

Q:如果遭遇到野熊,我们该怎么办?

A:我们每个人想要保护自己,首先要做的就是“不碰面”。当徒步在可能会遭遇野熊的山林或山区时,必须用熊铃或收音机制造响声,告知野熊自己的存在,这是“铁则”。野熊本来也不想跟人类碰面,所以只要发出响声,绝大多数情况下,牠们都会自动回避。

万一遇到野熊,切忌慌忙转身逃跑。当你把后背亮给野熊,牠就可能会追你。要从容倒退,拉开距离。如果随身携带有防熊喷雾,要保持冷静迎面喷射驱熊。如果感觉野熊要向你扑来,可以伏倒在地,双手护住后脖颈,摆出防御姿态。

这是一个熊与人比邻而生的时代。正因如此,人类只能小心生活,谨慎行事。减少野熊的种群数量、创造不吸引野熊靠近的环境、人类谨慎行事——我想我们唯一可行的就是落实好这3项对策。

【延伸阅读】日本熊灾|盛冈停车场再有熊出没 猎人指山中食物短缺:开始食鹿(点图放大浏览):

+4

【本文获“nippon.com”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