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新疆巨变 恐怖主义与分离主义消失

撰文: 杭子牙
出版:更新: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按照“逢十”庆祝的惯例,两地分别在8月21日和9月25日举行了庆祝大会。有别于以往“逢十”庆祝大会的是,这两地的庆祝大会,最高领导人习近平都亲自率团出席。这在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超高规格。

习近平抵达乌鲁木齐。

规格的提升,一方面体现了中央政府特别是习近平本人对西藏和新疆地区民族工作的特别重视,对当地各族人民的厚爱与关怀,一方面也是对这些年治藏、治疆工作成绩的肯定,体现了中央政府和习近平本人对新时代民族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与治理成绩的高度自信。

火热的新疆

在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习近平上任后于2017年提出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要求,并将之作为新时代“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号召“各民族要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十几年来,以这些要求和精神为指标,西藏和新疆治理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使这两个一直以来不仅在经济上相对落后、在政治上也深受分离主义与恐怖袭击困扰的“老大难”地区,呈现出了完全不一样的面貌。

以经济为例,2012年新疆的GDP为7411.83亿元人民币,2017年突破1万亿,到2024年又突破两万亿元,达到了20534.08亿元人民币。如今的新疆已经不仅是传统石化能源基地,油气生产当量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更是中国重要的绿色清洁能源基地,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的同时,绿色低碳动能持续激发,低碳工厂、零碳工厂纷纷崛起,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已经建成了3个千万千瓦级、10余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截至2024年底,新疆的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成为中国西北地方首个新能源装机规模过亿的省区。

外贸上,新疆也依托西北边疆优势,成为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等进行经贸基地的开放前沿。如今,这里是中欧班列的重要口岸,截至今年9月1日,仅在阿拉山口岸通行的中欧(中亚)班列就超5000列。2024年全疆外贸进出口总值4351.1亿元,同比增长21.8%,连续3年跨越3个千亿级台阶。

习近平抵达乌鲁木齐。

在人们原来的印象中,新疆地处西北,天气干旱,沙漠遍地,民生水准与教育落后。如今这些传统的刻板印象早已不合时宜。新疆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1978年的1.03%跃升至5.08%;过去30年,人工绿洲面积从6.5万平方公里增至10万平方公里,增幅约54%。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显示,新疆荒漠化土地减少1956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242.82平方公里。如今在新疆很多地方,沙漠戈壁反而成了当地的特色旅游专案,沙区特色经济红红火火。

新疆还将财政支出的75%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截至目前,新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高于全国平均水准3.2个百分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99.16%,比全国平均水准高8.26个百分点;南疆城乡实现从幼稚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截至2024年底,新疆医疗卫生机构达16739个,医疗卫生人员27.54万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9.57人。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互联网基本建成,如今每个村都有标准化卫生室,县级医院均能开展远端医疗。

现代化的西藏

西藏的发展成绩同样也非常惊人。

2024年,西藏的GDP达到2765亿元,比1965年的3.27亿元增长154倍、年均增长8.9%。公路通车总里程和铁路运营里程分别达到了12.49万公里和1359公里,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83条。如今人们进出西藏已经有了多种选择,再也不用像原来那样仰赖有限的几条进藏公路。电力方面,青藏、川藏、藏中、阿里等4条电网建成使用,主电网覆盖所有县市,所有行政村实现了光纤和4G互联网通达。今年国家又投资1.2万亿成立央企“雅江集团”,开发雅鲁藏布江水电,建成后发电量等于三个三峡。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65年的456元、108元增长至2024年的55444元、21578元,年均分别增长8.5%、9.4%,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率先实行15年免费教育,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18所、在校生总数达97万人,医疗卫生机构从1965年的193个增长至2024年的7231个,人均预期寿命比自治区成立初期增长1倍多。

西藏是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生态具有多样性和独特特征。这里的生态情况如何,不仅对中国的环境和水资源重要,对东南亚、南亚乃至全球的气候与生态都非常重要。这些年来,西藏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把生态建设也放到了特殊重要的地位。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不断提高,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主要江河、湖泊水质100%达到或优于三类水体,空气品质优良天数比率达99%以上。

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乘专机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新华社)

如今的西藏,无论从经济还是民生的维度,还是生态文明的维度,可以说都已发生翻天巨变。从一个实行农奴制的落后高原宗教政体,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高原省份。

和新疆一样,西藏现在也是国内外游客的最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游客数量不断创下新高。2024年,新疆接待游客3.02亿人次,同比增长14%,游客总花费3595.42亿元,同比增长21%,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旅游热度排名全国第二。2024年,西藏全区的文化产业产值增长23.8%,接待国内外游客6389万人次,增长15.8%,其中入境游客增长188.2%。 2025年上半年,西藏又接待国内外游客3218.48万人次、同比增长11.7%。 游客旅游总花费超过746亿元,同比增长了14.5%。

绝大多数到西藏或新疆旅游过的游客,不仅对当地的美食、美景、风土人情赞不绝口,也都深刻感受到了当地经济与民生的变化,感慨于在新疆、西藏发生的历史性巨变。

恐怖主义与分离主义消失

一个更有意思的变化是,伴随著西藏、新疆的蓬勃发展和火热旅游氛围,原来一度令人担心的边疆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等,在这两个地方也烟消云散。而原来总是借藏区、疆区议题兴风作浪,屡屡登上国际媒体版面,并和西方一些打著关心新疆、西藏人权与宗教信仰旗号介入藏疆事务的西方政客眉来眼去的达赖喇嘛和热比娅,也一同从人们的视野消失。

相比于如今在新疆各地随处可见的国内外游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担心被当地少数民族暴恐分子的袭击,别说外人不敢到新疆旅游,即便是新疆本地人也随时可能遭遇不测。更有一些暴恐分子与分裂分子与外部恐怖组织和分裂势力勾连,不仅在新疆本地制造恐怖事端,甚至在云南、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发动过恐怖袭击行为。

2009年7月6日,七五事件发生后,血迹斑斑的乌鲁木齐街头。(AFP)

2009年7月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分离主义暴乱事件。甚至当时有国家领导人到新疆视察刚离开不久,在乌鲁木齐等地就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

在西藏,分离主义分子虽然相对于新疆没有那么猖獗,但是由他们支援或制造的事端也时有发生。从2009年到2017年,在西藏前后发生了一百多起藏人自焚事件。这些事件背后无一不藏著藏独分离主义的影子。

与西藏、新疆这些分离主义行动、恐怖袭击行动等遥相呼应的,一是西方一些国家的政党政客与媒体,二是像达赖喇嘛、洛桑森格、热比娅等这样的藏独、疆独势力。也因此,在西藏、新疆一有事情发生,另外两者就频频发声,透过政治或舆论方式为前者撑腰打气,输送经济支持或政治能量。

而伴随著西藏、新疆的内部治理上趋向安定,后两者也趋向销声匿迹。谷歌(Google Trend)的热词搜索趋势就很清楚地反映出了这一变化。

用Google Trend检索中文“达赖喇嘛”和英文“Dalai Lama”可以发现,中文“达赖喇嘛”除了在2008年3月、4月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期间,因为海外藏独骚扰火炬传递,达赖喇嘛的关注度达到100,之后就一直低迷。在2016年的很长一段事件甚至是零。即便在2025年7月,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前,达赖喇嘛及海外媒体又是炒作转世议题,又是超过西藏宗教议题,关注度最多也才到6。

Google Trend 关于“达赖喇嘛”的搜索量变化。

而英文“Dalai Lama”除了在2023年4月因为西方媒体与政客围绕西藏与达赖喇嘛等一系列炒作,在短期内上升到100之外,也一直呈下降态势。

Google Trend “Dalai Lama”的搜索量变化。

热比娅的中英文搜索结果变化更明显。2005年热比娅被放行出国,2009年7月新疆发生“7.5事件”时热比娅的搜索量暴涨到100。其它绝大部分时间,热比娅的搜索都维持在极低热度。只有2014年3月云南昆明火车站发生暴恐袭击事件时,热比娅因为不断接受西方媒体采访,热度一度上升到3。

此后,无论热比娅怎样上蹿下跳,关于她的搜索资料都维持在零点附近。即便在2019年至2021年西方媒体与政客热炒新疆棉花和所谓“强制劳动”期间,热比娅的搜索量也基本为零。

Google Trend 关于热比娅的搜索量变化。

这一数据曲线显示出,随著新疆的安定与发展,热比娅在西方反华政客和媒体眼里的价值已彻底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