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为名卖“毒气实验室”?“731积木”终冒犯民族感情

撰文: 联合早报
出版:更新:

围绕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多部聚焦日本侵华暴行的电影今年来相继上映。但在“铭记历史”的氛围下,一款以“重现日本恶行”为卖点的积木玩具,却被中国军方点名批评,最终匆忙下架。

这款在购物平台淘宝上架的“731毒气实验室益智拼装积木”套装共有八盒,场景涵盖人体实验、生物制毒所、机枪扫射等。包装上还印著“铭记历史”“爱国教育情感启蒙”“军事主题历史还原”等字样,售价29.9元人民币。

淘宝信息显示,这款玩具近一周内有超过1000人流览,周销量上涨逾10倍,是“店铺新品销冠”。

内地购物平台淘宝出现一款名为“731毒气实验室益智拼装积木”的玩具,但很快被下架。 (互联网)

解放军官方新媒体帐号“钧正平”10月2日在微博发文称,玩具可以承载多元主题,但任何创意都必须恪守人文底线与历史观红线。“商家以铭记历史为名,把血腥罪行转化为可拼装的实验室,不论初衷如何,客观上都构成对民族情感的冒犯,也传递错误历史认知”。

文章还呼吁平台与监管方加强内容审核,守护历史严肃性。“在事关民族情感与历史正义的问题上,我们不应也不能留给投机与试探任何空间。”

这篇文章发布仅一天后的10月3日下午,淘宝上搜索这款玩具时,页面已显示“商品已过期不存在”。

《新京报》随后评论称,虽说商家标记游戏为“铭记历史”“爱国情感启蒙”,但更有可能出现的是另一种状况,即原本严肃的历史被“游戏化”。

评论文章认为,孩子在拼装玩具时,“或许想不到这是沉痛的历史,而是一种娱乐”;历史不再可怕、晦暗,反而变成轻松的“过家家”,这才是“对历史最大的解构和扭曲”。

“731”玩具相关话题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不少线民斥责商家把历史痛点当成卖点,消费苦难;也有人担心,这类面向青少年的玩具可能让孩子对历史悲剧失去应有敬畏,并呼吁有关部门“严查商家”。

不过,也有人质疑,既然以侵华日军731部队为题材的电影《731》都能上映,为什么游戏就不行?既然素材相同,目的也都是重现历史,那什么才是“铭记历史”的正确方式?

731事件:从历史到萤幕

1930年代中期至1945年间,731部队在中国东北等地,对约3000名中国、朝鲜、俄罗斯和蒙古囚犯进行细菌实验,以制造炭疽菌、鼠疫菌等病原体炸弹;参与实验的囚犯无一幸存。

尽管东京地方法院2002年8月的判决书认定731部队在中国战场上使用过细菌武器,但日本政府从未正式承认军方曾用活人作实验。今年3月,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国会被问及731部队行动时说,核实事实的手段“已随历史消失”。

从731部队到南京大屠杀,再到慰安妇等议题,中日两国在二战叙事上长期存在巨大分歧。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中国文化学者白睿文(Michael Berry)分析,正因日本长期否认在华暴行,每一次否认都在中国引发强烈反应,并进一步推动中国拍摄大量二战题材电影,反复强调这些历史。

今年恰逢二战结束80周年,中国不仅举行阅兵,还集中推出多部二战题材影片,包括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南京照相馆》,再现1942年货轮里斯本丸号沉没的《东极岛》,以及聚焦731部队的《731》。

大陆媒体概括,电影《731》中,主角王永章等人被强行抓入731部队“特设监狱”,在遭受折磨后依然坚持抗争,“揭露了侵华日军细菌实验、冻伤实验、毒气实验、活体解剖等极端暴行”。

《环球时报》则引述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张鹏说法称,影片聚焦日本731部队的战争暴行,揭露部分国家长期隐瞒的真相,也是中国推动历史正义、强化国际话语权的一环。

电影能拍,玩具不能卖?

《731》上映后,中国多地党政机关、国企和学校都以“铭记历史”的名义组织观影活动;但同样打著“铭记历史”口号的积木玩具,却遭到舆论抵制。

分析认为,上述不同待遇源于两者虽同属娱乐项目,但本质迥异。白睿文指出,主旋律电影不仅是娱乐作品,更被用作民族主义宣传和教育工具。这类电影具有明显的政治作用,在中日关系紧张时,往往会被重新拿出来作为宣传工具。

更何况,《731》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山东省委、吉林省委、哈尔滨市委、青岛市委等多地宣传部联合制作,传递的政治信号十分明确。观众在这种观影氛围下,也更容易接受官方设定的情绪与立场。

相比之下,拼装玩具或游戏则有更大的自由度——玩家可能代入受害者视角,也可能从加害者角度理解内容,这种开放性可能导致与官方预期不同的解读。

此外,这款积木玩具并没有官方背书,因此被视为商家利用“历史痛点”博取流量的牟利行为。澎湃新闻就此评论称,涉事商家被“蹭流量赚钱”冲昏了头脑,将苦难异化为可供把玩的消费品,将本该被庄重铭记的伤痛扭曲为追求流量与利益噱头的行为,令人愤慨。

从网络搜索结果来看,这款积木玩具大概是中国少数与二战期间民族伤痛紧密相关的游戏。但放在全球范围内,类似的历史题材游戏并不稀奇。例如,德国游戏公司Paintbucket Games开发的《穿越最黑暗的时代》,就以普通民众反抗纳粹的故事为主线,带领玩家体验纳粹执政时期的黑暗。

美国《时代》杂志引述科林学院历史教授惠特克(Bob Whitaker)说,历史游戏不仅能激发人们深入学习历史的兴趣,还能“让我们在迈向未来的同时,更好地铭记过去”。

80年过去,二战亲历者已所剩无几,传承历史的责任落到新一代肩上。让年轻人铭记那段历史固然重要,而能够激发思考和反思的途径或许还有很多。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