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底气何来? 福建舰、四川舰相继入列 美日怎能不心悸

撰文: 辛立
出版:更新: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在国会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这种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公然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错误言论,导致中方的态度和动作不断升级。从驻日外交官、大使馆,外交部,再到官方媒体,进而到解放军的行动,可以说是层层加码。从解放军动作来看,有安排有节奏,而又更多了自信和坦然。这就需要连续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军方,特别是海军建设一起来看。

需要注意到的是,从南海榆林港到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中国海军短短9天两次惊艳世界——11月5日,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在海南三亚榆林港正式加入解放军海军的战斗序列。11月14日,中国首艘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离开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的码头,开始首次海试任务。短短9天时间,服役一艘8万余吨航母、海试一艘4万余吨的两栖攻击舰,在美国海军历史上都非常罕见。

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任务返回码头。(央视新闻)

11月5日,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在海南三亚榆林港正式加入解放军海军的战斗序列,关于这艘航母的报道太多,但总结起来,真正算得上惊艳世界的其实就一点:世界上第一艘使用了电磁弹射系统的常规动力航母,而且这里的电磁弹射系统不是福特号上的半成品,而是可以直接投入实战的成熟产品。仅凭这一点,福建舰就足以碾压福特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采用电磁弹射系统的航母。那就更别提用常规动力即可实现核动力航母都不一定做到的超强能源供应这一点背后的含金量。

除了福建舰,福建舰搭载的“海军三剑客”——歼-15T、歼-35和空警-600也各有各的惊艳之处,歼-15T,也就是歼-15的改进型,继承了歼-15优秀气动布局的同时,加装了用于弹射起飞的前起落架牵引杆,同时升级了航电和雷达,加上双发和大内油,歼-15T的作战范围可能比歼-15要多得多。而歼-35更是美国海陆空三军的“梦中情机”,原因就在于F-35系列战机臃肿、娇惯和“腿短”,相比之下,注重空优属性的歼-35在外观上比起美国F-35更加精悍,能力上也毫不逊色,至于最后的空警-600,更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大成者,也是福建舰在南海地区投射影响力的关键。

2022年6月17日,首艘国产电磁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下水,海军迎来“三航母时代”。(微信公众号@人民海军)

而就在福建舰入列短短九天后的11月14日,中国首艘076型两栖攻击舰四川舰离开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的码头,开始首次海试任务。这次海试主要聚焦于检验动力和电力系统,这也是一艘军舰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两大系统。

四川舰最大的亮眼之处,毫无疑问就是那条长达130米的电磁弹射轨道。这条轨道究竟有何意义?有很多媒体都会将其和福建舰上面的两条电磁弹射轨道做对比,并猜测076型两栖攻击舰是否可以用来弹射歼-15T和歼-35这样的双发重型战机。这些猜测是缺乏基本逻辑的,虽然076型两栖攻击舰上的电磁弹射轨道比福建舰上的轨道还要长,但这并不代表著它可以弹射歼-15T和歼-35这样的重型舰载机。要知道,076是两栖攻击舰,舱内预留给电磁弹射系统的空间并不大,所以弹射系统的上限一定是不如福建舰的,甚至延长弹射轨道本身可能就是某种妥协的结果。所以说,076型两栖攻击舰上的这条轨道只有可能是用来弹射舰载无人机的,而正是这一作用,改写了两栖攻击舰的作战定位。

一直以来,海内外都在炒作一种装备叫“无人机航母”。076型不仅配备了可以放飞大型飞翼无人机的电磁弹射系统,还在降落区配备了用于无人机降落的阻拦索和拦阻网,这显然就是奔著将076型两栖攻击舰打造成“无人机航母”去的。从某种角度讲,能够自己放飞无人机的两栖攻击舰和只能放飞直升机的两栖攻击舰是不一样的,前者可以利用侦察型无人机、攻击型无人机为舱内的进攻部队提供掩护,而后者无论是运输直升机还是武装直升机,在覆杂战场环境中都面临著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威胁。换句话说,076型两栖攻击舰的出现实际上改变了两攻的作战定位和作战方式,与此同时,也改写了航母战斗群的基本配置和舰载机作战的传统模式。

11月14日,076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从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赴相关海域开展首次航行试验任务。(新华社)

在以前的航母战斗群中,实际上是没有两攻的位置的,两栖攻击舰最大的作用是在前线放出执行两栖登陆作战的装甲车和陆战队员,但现在,两栖攻击舰上放飞的无人机完全可以同航母上起飞的歼-35或者空警-600组成编队,去执行更深入的斩首或者侦察任务,让航母看得更远、打得更准。这一套作战体系实际上和歼-20S与无人僚机的搭配并无任何区别,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陆基,一个是海基。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有人和无人机配合作战这一领域,中国显然是领先世界一步的,从某种角度来看,福建舰和四川舰的搭配正是美国海军最想要的。但可惜的是,美国一步错步步错,如今再想补救,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

之前,舆论都比较过:福建舰2022年6月下水,只用了不到3年半的时间就入列服役,效率非常高。而福特级二号舰2019年下水了,交付日期从2024年,推迟到2027年了。如果再对比,四川舰下水是2024年12月份,也就是一年不到,这艘4万余吨的巨舰就完成了舾装和系泊试验。四川舰的建造其实也很短,从切割钢板到船坞组装、下水,其实也就13个月。而同样是4万余吨的“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的黎波里”号,2017年5月份下水,2019年7月份开始海试,2020年2月份交付,整整比四川舰多花了一倍时间。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对比,中国海军的造舰周期,普遍要比全世界其他国家的同类型战舰要短不少。

造周期短意味著技术曡代水平更强。其实这个“周期短”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的,最主要就是供应链体系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舒适的阶段。效率和成本,也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新船的设计与建造、老船的维护和升级,这中间的循环过程、上下游的衔接都十分流畅,这才有了连续十几年高速“下饺子”。这才是中国海军最让对手绝望的优势,美国要面对的是一个正在苏醒的“工业克苏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