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天地|参访重庆大厦多元文化馆及九龙清真寺 倡多元共融教育

撰文: 校园投稿
出版:更新:

近日,我与来自多所中学、小学及幼稚园的校长一同参访了由基督教励行会营运的“重庆大厦多元文化馆 (Diversity Hub)”,并走访九龙清真寺,深入体验香港的多元文化面貌。是次交流不仅拓宽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和而不同”的社会价值,期望能将所见所闻融入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包容精神。(内容由香港道教联合会青松中学校长蔡子良提供)

(图片由香港道教联合会青松中学提供)

多元文化馆内陈列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系统性地呈现重庆大厦作为香港少数族裔聚居地的发展历史。这座大厦不仅是本港独特的文化地标,更见证了不同族裔如何在此扎根和共融。馆内亦介绍了多位对香港发展贡献卓著的人物,例如么地爵士(Sir Hormusjee Naorojee Mody)巨资捐助成立香港大学,奠定本港高等教育基石;以及米泰华拉先生(Dorabjee Naorojee Mithaiwala)创办九龙小轮(天星小轮前身),推动维港两岸交通发展。这些故事让我们反思:香港的繁荣,正是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创建。展馆内透过服饰、家居摆设、传统食品等,生动展示南亚、中东、非洲等非华裔族群的文化特色。在文化馆主持人带领下,我们难得踏足重庆大厦的不同楼层,实地探访各式小店。从贩卖印度香料的杂货铺,到供应清真食品的餐厅,每一处都充满异国风情。店主们热情分享他们的日常用品与饮食文化,例如如何调制香料奶茶、介绍用作牙刷的木枝等,让我们从生活细节中理解文化差异。

行程的高潮是参访毗邻的九龙清真寺。清真寺领袖更亲自为我们讲解伊斯兰教的信仰核心,并示范礼拜仪式。我们了解到清真寺不仅是宗教场所,更是穆斯林社群学习、互助的中心。

香港作为国际都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文化与人才。这次参访让我们更坚信,教育应帮助学生认识这份多元资产。例如,学校可透过跨学科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少数族裔的历史贡献;或与社区组织合作,安排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接触不同文化。此行让我们深刻体会,香港的活力正源于其文化多样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引导下一代尊重差异、拥抱多元,让“和而不同”的精神薪火相传。未来,我们将积极推动相关校本活动,并鼓励师生走进社区,以开放之心拥抱世界。

(图片由香港道教联合会青松中学提供)

(内容由香港道教联合会青松中学校长蔡子良提供)

若学校有意于校园天地刊登文章,欢迎按此浏览投稿须知及提交稿件。

另外,《香港01》推出中华文化学人计划,如对计划有任何查询,欢迎电邮至“education@hk01.com”(标题注明 ‘中华文化学人计划查询’),或WhatsApp / 电话(35828747)联络《香港01》代表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