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笔记|“中中”人,学英文
文:迦密爱礼信中学黄敬珊校长
“可以告诉我,你们在初中时就已经很害怕英文吗?”
“校长,其实我们小学时就已经很怕了,所以……才选择一间中文中学呢!”
翠苑和琳琳异口同声地回答,相视而笑。这是去年我与她们午饭时的对话,至今仍历历在目。感恩,她们没有放弃,彼此支持,一对好姊妹今年九月同进了中文大学。
我也想起子豪。他热爱话剧、热爱舞台,立志要读演艺学院,但他的英文根底薄弱。我抽时间教导他,发觉他很聪明,常常能举一反三,提出的问题也很到位。只是多年逃避英文,短时间内恐怕难以达标。然而,他下了极大的决心,在考英文前的一个月不断温习--- 听、讲、读、写,务求令自己被英文厚厚地包围著。为的就是一个“3”,坚毅得有点苦,实在我见犹怜。最后,子豪如愿,成功入读演艺学院。我恭喜他之余,也邀请他给学弟妹一些学英文的贴士。
“校长,其实我是反面教材,英文怎能一个月内学好呢?我只是幸运而已。我要提醒他们早些下苦功,持之以恒。”
“但你的决心和坚毅很值得学弟妹欣赏呢!”
诚言,要学好英文,谈何容易?我来到现校担任校长一职才刚刚两年,深深感受到对中文中学的同学而言,英文犹如一座大山。
要学好英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课程设计、老师教学、同侪互动、学校氛围及学习经历等的配合都重要,但同学自己的心态尤其关键。翠苑、琳琳和子豪的决心,就是成功的要素。
其实,同学可把英文融入自己的生活中,视之为帮助他们学习、探索、表达自己意见的工具。阅读英文报章及投稿是一个好方法。过去一年,英文老师们同心推动,陈柏希老师是其中一位,一篇篇短文被刊登了。作者有景浩、彦璁、子敬、俊侨、赞搴、紫蕊、永如、雨梵、锦茵、玮怡等。
“他们获得‘做得到’的成功经验,加强了对英文的自信心,从而推动他们尝试多以英文与老师及同学沟通。”陈老师与我分享。
我心里雀跃。阅读英文报章,由一篇短文开始,认识社会身边事,有意思得多。毕竟,学习英文若只等同做文法练习、盲操历届考试题目的话,学习的乐趣就荡然无存了。
执笔之时,翻开报章,一位中四同学的稿件被刊登出来。我立刻把文章镶在相架内,作为礼物送给他,并与他的英文老师一起分享喜悦。
同学们啊!多看、多说英文,你会走得更远,飞过一座又一座的高山。
校长为你们打气!
作者简介:
黄敬珊校长于2023年9月到任迦密爱礼信中学,于香港大学获取文学士、教育文凭及教育硕士。大学毕业后于迦密中学任教,曾任英文科科主任、家校联络主任及副校长(学生发展)。黄校长的兴趣为唱歌及弹结他,而最令她感到兴奋的是见到自己的学生投身教育界,特别是像她一样成为英文老师,协助学生提升英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