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雷中学学生凭情绪App 5万人中跑出成全球前50 获苹果CEO接见

撰文: 金敏琍
出版:更新:

高雷中学中六学生冼星朗今年于美国苹果公司程式设计大赛“Apple Swift Student Challenge”中,凭借设计心理疗愈程式“EmotionGalaxy ”,从全球五万份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膺全球前50的“Distinguished Winner”佳绩,并获邀亲赴美国苹果总部参与Apple 年度开发者大会(WWDC25)。此行所有费用不单由苹果全数赞助,冼同学更获苹果行政总裁Tim Cook等高层亲自接见及合照留念。

这些宝贵经历,对三年前仍在内地广东顺德第一中学就读的冼星朗而言,是做梦也没想过的事情。他坦言,过往人生只有成绩与分数,在高压环境下难以发展学业以外的潜能,直至中四下学期决定回港入读高雷中学,在学校“有自信、肯坚持”的信念薰陶下,他从内敛走向自信,不仅勇敢踏出自学编程的路,更学懂沟通协作能力,和同学一起在数学比赛中击败香港传统名校及上海顶尖队伍夺冠,开创了前所未想的广阔天地。

高雷中学学生冼星朗今年于Apple程式设计大赛“Apple Swift Student Challenge”中 ,荣膺全球前50的“Distinguished Winner”佳绩,获苹果行政总裁Tim Cook等高层亲自接见及合照留念。(高雷中学提供图片)

年纪最轻的得奖者之一

Apple Swift Student Challenge 是一场无分年龄与学术组别的全球竞技,从小学生到博士生皆可参与。冼星朗从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前50的“Distinguished Winner”,更是本届年纪最轻的得奖者之一。

这项赛事不仅讲求技术,更重视作品的社会价值与创新理念。冼星朗独力完成了“EmotionGalaxy”的所有构思、开发与文书工作。他分享创作动机时表示,观察到许多青少年长期承受学业与成长压力,却缺乏有效的情绪疏导,因而希望以科技赋能心理疗愈。

高雷中学中六学生冼星朗表示,来港升学后学懂关怀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希望将科技结合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陈苇慈摄)

冼星朗的父母是长期在内地工作的香港人,在香港出生后就随父母在内地生活及读书,回忆起在内地求学的岁月,他形容那是一个被考试填满的世界,眼中只有成绩,无暇关顾他人。他坦言,“EmotionGalaxy”这种关怀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是在高雷中学就读后才萌芽的。

生活被读书及功课填满

冼星朗父母均是香港人,过往一直在内地工作,因此他亦随父母在内地居住和接受教育。在内地寄宿高中就读时,每天5时放学后只有1.5 小时的晚饭、洗澡及个人时间,晚上7时起需在教室自习至10 点半,周末假期亦被功课填满。

虽然成绩名列前茅,但渐渐他反思“死读书”模式不利全面发展,且自身热爱的电脑科目学校欠奉,遂向父母提出赴港读书。站在人生岔口,母亲一句“与其怕后悔,不如做事让后悔不出现”,使他下定决心回港升学。

高雷中学中六学生冼星朗曾在内地读书,学业压力让他反思前路,毅然在中四下学期来港升学。(陈苇慈摄)

成绩优异的他,原打算入读香港Band 1中学,但因中四下学期名校不接受插班,故暂入读高雷中学,起初仅打算读半学期便转校,最后却被该校氛围与老师关爱打动,决定留在高雷中学继续学业。

跳出内地“死读书”框框 高雷中学助学生发挥潜能

冼同学表示,从前“想都没想过”可以参与不同国际比赛,甚至可在跨国机构实习,感谢学校给予很多机会让他发挥潜能。例如在中五暑假期间,冼星朗被学校推荐参加了 “学校起动”计划(Project WeCan) ,经层层面试进入大型房地产服务公司世邦魏理仕实习,了解香港商业逻辑,同时锻炼了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冼星朗中五被学校推荐参加了 “学校起动”计划(Project Wecan) ,经层层面试进入世邦魏理仕实习,了解香港商业逻辑,同时锻炼了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的能力。(陈苇慈摄)

团队协作胜单打独斗 数学建模赛击败名校夺冠

冼星朗今年以队长身份,带领学校代表队参加由教育局委托中文大学数学系举办的“中学生数学建模比赛”(MMCSS)。作为队长,他按队员不同才能分配任务,如构建模型、验证演算法,整理数据、撰写报告与准备演讲,最终击败香港传统名校及上海顶尖队伍夺冠。

冼星朗过往是“独行侠”,认为自己做好就够,无需与他人协作,与同学关系只是“竞争对手”,来港后才明白团队协作效率更高,满足感远超分数。(高雷中学提供图片)

从“独行侠”变队长 发挥团队协作创佳绩

他表示过往每个人都是“独行侠”自己做好就够,无需与他人协作,与同学关系只是“竞争对手”,来港后才明白团队协作效率更高,满足感远超分数。

冼星朗(中)感恩高雷中学提供不同机会,让他学懂与人沟通软技能。(高雷中学提供图片)

来港后透过参与不同的比赛,与不同团队协作,过程中他不仅看到同学的长处,更发现唯有透过沟通整合团队力量,才能更有效率解决复杂问题,不单让他明白到团队力量较单打独斗力量更大,所获得满足感亦远远超越成绩表上的分数。

“我体会到所有学科是解决现实问题、服务社会的工具,学校亦培养了我领导才能,更明白学生需将知识与现实结合,以科学思维回应社会挑战,为香港发展贡献年轻力量。”冼星朗表示。

校长鼓励“有自信、肯坚持” 潜移默化提升自信

高雷中学一直强调“We Love We Can”是学校DNA,冼星朗指校长梁嘉龄经常鼓励学生“有自信、肯坚持”,让他潜移默化成为一名“相信自己做得到”学生。

冼星朗感恩高雷中学校长梁嘉龄(右)经常鼓励学生,让他潜移默化成为一名“相信自己做得到”学生。(高雷中学提供图片)

来港3年期间,冼星朗除了赢出“Apple Swift Student Challenge”前50名外,他还获“豆包 MarscodeAI 编程挑战赛”之“心理健康 + AI”亚军、英特尔全球人工智慧嘉年华一等奖。

初来港要适应功课少、时间太多

现时不少内地学生赴港升学,冼星朗以过来人身分建议,内地生初到港常因“时间太多”无所适从,特别是香港中学下午4点放学、功课量远少于内地,应主动自律利用空余时间,发掘课本外兴趣与潜能,自我提升。

高雷中学校长梁嘉龄表示,学校积极营造共融环境,协助内地生适应在港学习。(陈苇慈摄)

培育AI时代领袖 超越成绩的全人教育

高雷中学校长梁嘉龄表示,学校积极营造共融环境,协助内地生适应在港学习。去年成立的“读书会”透过师兄师姐分享时间管理及主动学习心得,实现经验传承。梁校长指出,特别是内地来港学生,普遍较专注学业成绩,但书本以外软硬实力的掌握未必全面。

“过往辛苦学习的技能可能被AI取代,成绩不再决定成就”。梁校长称学校致力培育能在AI时代脱颖而出的未来领袖,引导学生“驾驭AI工具”,认为只要善加运用,即使学业成绩非顶尖,学生仍能与传统名校生竞争。

为此,学校积极培训师生掌握与AI沟通的技巧,确保正确使用而非滥用。梁校长强调,教育目标超越知识传授,更重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待人接物之道,以及“创意、创科与创业”精神,这些都是超越AI的关键优势。

冼星朗形容,过往与同学关系只是“竞争对手”,来港后才明白团队协作效率更高,满足感远超分数。(高雷中学提供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