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灼见|狮子山下,春风化雨育新苗

撰文: 叶春燕校长
出版:更新:

文:圣博德学校叶春燕校长
狮子山作为香港的象征性地标,其承载的“同舟共济”精神,深深植根于战后一代香港人的韧性与团结之中。将这份“狮子山精神”融入教育,意义早已从集体回忆,转化为具前瞻性的智慧资产——它教导我们在逆境中恪守价值,奋斗中心系社群。在这座山麓之下,屹立六十载的圣博德学校,正以行动见证无数莘莘学子在挑战中蜕变成长。作为一所天主教学校,圣博德学校坚信每位孩子都能在关爱与挑战中茁壮成长,始终以多元教学活动,实践主保圣博德“逆境自强”的精神,为学生构建一幅远大而扎实的成长蓝图。

升旗队步操。(作者提供)

升旗仪式:锻炼意志,体现团队精神

每当晨光初现,圣博德学校的操场上总见升旗队员挺拔的身姿及整齐的步伐。数名六年级队员,已从当年的生涩新生成为队中的中流砥柱。回想初入升旗队时,有队员坦言:“动作生涩,屡屡未能达标。”但在教练的耐心指导与队友的互相扶持下,他们逐步克服困难,甚至担任队长,从中领悟逆境自强的真谛。亦有身材娇小的队员分享,曾因步操磨破双脚,一度萌生退意,然而“队友的鼓励如暖流,将疼痛转为动力”。多年的时光里,他们彼此砥砺,共同前行。在圣博德学校里,升旗早已超越仪式,成为“互砥砺”精神的缩影——在磨砺中融入温暖,在团队中学会坚毅与互助,真切体现了“狮子山下同舟共济的精神”。

圣博德学校STEAM 队在遥控车比赛中夺得季军。(作者提供)

转变与启发: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学校的感染力,也体现在转校生的成长故事中。有学生慕名转读圣博德学校后,在此觅得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一位家长道出选择此校的原因:“这里的老师关怀备至,同学之间互助氛围浓厚。”对于初来乍到的学生,老师的关怀及时化解了他们对新环境的忧虑,并依据其兴趣特长,推荐至合适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迅速找到归属感,发挥潜能。

圣博德学校STEAM 队在遥控车比赛中夺得季军。(作者提供)

这些学生在人工智能与STEAM领域找到了发挥潜能的舞台。有学生兴奋地表示:“以往的机械编程学习只停留在书本理论,但在圣博德学校,我们能动手构建模型、编写程式、生成作品,并通过不断参加校外比赛持续提升实力。”这正印证了叶校长阐释的教学理念:“我们鼓励跨领域学习,教师化身‘学习支架’,在关键时刻给予引导。为配合国家发展大局,我校亦成立多支STEAM队伍,并外聘专业导师,全面强化学生的解难与创新能力。”

春风化雨,成就未来栋梁

夕阳西下,放学钟声回荡校园。升旗队仍在操场挥汗操练,STEAM小组的成员亦持续为模型车反复测试。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孩子,在圣博德学校里共同谱写属于他们的成长篇章。“博闻逆境自刚强,德立狮山互砥砺。”学校将理念化为具体行动:于升旗仪式中厚植家国情怀,于STEAM课程中激发创新思维,于日常相处中传递温暖支持。正如校门前那棵历经风雨的老榕树,学校以宽厚胸怀庇护学子,让其在爱与挑战中,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栋梁。

狮子山下,春风化雨,一代新苗正茁壮成长。

狮子山下·春风化雨育新苗。(作者提供)
博闻逆境自刚强,德立狮山互砥砺。(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叶春燕女士现为圣博德学校校长,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现为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委员,津贴学校公积金投资小组委员会委员,香港考试及评核局委员,津贴小学议会副秘书,香港教育大学小学人文科学位教师教育文凭课程顾问。叶校长一向致力推动及实践电子学习、STEAM教育、艺术教育、生态保育及价值观教育。叶校长带领学校与各社福机构,大专院校及教育局推行多个先导计划,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领导学校探讨及研究各教育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