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攻略|一躺梳化就秒睡,床上却在“眼光光”?拆解入睡迷思!

撰文: 浩贤
出版:更新: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扰:摊在梳化上看电视,眼皮一松就跌入梦乡;可一走进睡房,躺上床却开始心神不宁、反复翻身?梳化仿佛有魔力,而床却成了你的“睡眠禁区”。

原来这一切并非你的错觉,这与一系列心理及生理机制有关。想“一觉瞓天光”?不如听听医生为你解构个中原因,并学会实用的助眠建议。

梳化的“催眠作用”:放下期望,自然放松

近日,胸腔暨重症专科医生黄轩在Facebook上发文分享,梳化之所以有催眠功效,在于它完美地避开了人们对睡眠的“期待”和“压力”。

1. “情境联想”:无压力才是王道

黄轩解释,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境联想”。你的大脑会为每个环境贴上标签:对于梳化,标签是放松、发呆、无意图、无压力;而对于床,标签则变成了努力入睡、焦虑。所以当你在梳化上时,因为没有对自己说“我必须睡觉”,这份无意识的放松反而令睡意来得自然。

2. 生理机制:安全感与体温信号

除了心理因素外,梳化的包覆感、相对窄小的空间和略高的温度,亦会触发人体进入睡眠的生理机制。

这种微小的安抚,会给人一种被“安全包围”的感觉,能启动负责放松的副交感神经,让身体准备休息。同时,梳化帮助身体营造了入睡的关键生理信号:核心体温下降、皮肤温度上升。梳化的温暖仿佛提供了一个“入夜前的温柔斜坡”,让你不知不觉间沉入梦乡。

7问题自我检视、改善作息(按图👇👇👇)

+9

相关文章:睡觉|一躺下就秒睡竟是身体警号!7问题检测“睡眠债”改善作息

床的“失眠诅咒”:越想睡,神经越清醒

黄轩指,对于长期受失眠困扰的人来说,睡房往往变成了“战场”,令其充满了焦虑与挫败感。

当你躺在床上,脑中开始浮现“今晚再睡不著怎么办?”的念头时,你的交感神经就会被启动。这会导致心跳加速、脑波活跃,让睡眠变成一场无法放松的“任务”。记住, 睡眠不应是靠“努力”达成的,而是放下努力后的自然结果。

至于如何打破“床等于焦虑”的诅咒?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就建议采取“睡眠再制约法”:

【实践步骤】

1. 若清醒超过 15-20 分钟,请立即起身离开房间或床铺。

2. 直到有真正睡意,回去做一些沉闷、无聊的小事(例如:折衣服、看实体书)。

3. 有睡意后才回床,让大脑明白“床”只与“睡觉”连结。

6个预防失眠的方法(按图了解👇👇👇)

+10

相关文章:失眠|年纪大难入睡?或因心火盛、吃太饱 按压5穴位有助安眠

摆脱失眠:3招令睡房变回“安眠净土”

想要在床上也能“秒睡”?黄轩表示,关键在于重塑你对床的情境联想,以及创造有利入睡的生理条件。

1. “专一”原则:床只留给睡觉与亲密时光

严格执行“一床两用”:只将床留给睡觉与亲密时刻。避免在床上做任何清醒的活动,例如:追剧、看手机、工作、处理文件等。

2. 预备仪式:调暗光线,告别蓝光

在准备入睡前半小时,关掉或调暗家中的主灯,彻底关闭所有电子屏幕(手机、平板、电视)。屏幕发出的蓝光会误导大脑,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这是比安眠药更强效的清醒讯号。

3. 别硬撑:学会暂时“投降”

如果真的睡不著,请不要在床上翻来覆去“硬撑”。焦虑只会让你更清醒。按照“睡眠再制约法”的建议,起身做点无聊事,等待睡意静静地靠过来。

黄轩强调,真正的好眠,不是靠你的意志力,而是靠你放下了催促自己睡著的压力。当你不再把睡眠当成一场任务,梦自然会来。

5种食物与饮品帮助改善睡眠(按图了解👇👇👇)

+9

相关文章:助眠食物|失眠浅眠无法一觉瞓天光?5种食物助安眠 2款茶减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