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女月经痛日服5颗止痛药 经痛分2类继发性由妇科病引起要注意

撰文: NOW健康
出版:更新:

许多女性在月经来潮时,总是会感到如撕裂般的疼痛或绞痛,需仰赖止痛药度过。

台湾台北市立联合医院林森中医昆明院区中医内科医师谢秉芮说,有一名26岁女性患者就是如此,从13岁为初经开始变严重经痛,甚至一天需要服用3到5颗止痛药,左右少腹、双侧鼠蹊部疼痛,宫缩痉挛痛伴随抽痛,且于月经来前两日症状持续,西医诊断出子宫肌腺症,经中医治疗月余改善许多。

相关文章:子宫肌瘤|经痛量增多或生肿瘤?湿热肝郁4体质易中招要戒甜品!👇👇👇

+4

经痛剧烈伴随多种症状 当心是子宫肌腺症捣乱

谢秉芮医师指出,该患者近日开始痛经加剧,经西医诊断才发现是子宫肌腺症,月经除了经痛,还伴有经前焦虑、疲倦、下腹闷、下巴痘疮和乳胀,且月经不规则、行经期腹泻、经血暗红、血块大、排出不顺畅等症状。

该患者经中医辨证,证型为肝郁化火、脾虚湿盛、气滞血瘀。谢秉芮医师以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香砂六君子汤加生地、川芎治疗该患者一个多月后,不仅经痛改善许多,生活品质也明显改善,该患者并表示再也不用像以往月经来之前充满恐惧,甚至因害怕疼痛而预防性服用止痛药。

经痛常见分为2大类 继发性恐由妇科疾病引起

谢秉芮医师说,经痛分为原发性及续发性,原发性经痛发生在无骨盆腔病变的情况,为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素水准升高诱发的发炎反应,导致子宫收缩和痉挛性疼痛。继发性经痛是由骨盆病理或特定状况引起,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肿瘤等引起。

古人云:“女子一生经、带、孕、胎、产、乳,无血不行,无气不顺,阳气是最大的枢转,是一切的动力。”一旦寒凝胞宫、气滞冲任,损伤经络,则积聚成瘀。谢秉芮医师指出,该患者的治疗便是紧扣“调达脏腑气机”,在有瘀象及热象之间,寒热药物并用,调理阴阳助三焦气化,化气行血通调水道,使气血流畅周身,温煦、滋养脏腑经络,脏腑功能旺盛,经络通畅,瘀滞自然消除。

中医有许多经痛治疗相关方剂,如《金匮要略》: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金匮要略》

提及的当归芍药散、活血化瘀的桂枝茯苓丸以及散寒止痛的温经汤等。

中医辨证论治抗发炎止痛 改善经痛程度

谢秉芮医师表示,无论是原发性痛经或续发性痛经,中医皆可透过详细辨证论治选择适合病人的方药,实证医学更发现,中药不仅能抗发炎止痛,亦有活血化瘀作用,以预防沾黏、纤维化,借此除了缓解经痛外,更能减少内膜异位症的复发及不孕的后遗症。

谢秉芮医师进一步说明,关于治疗前后状况评估,视觉类比量表由10分进步到2到3分,病人仰赖止痛药的剂量由月经来前1天至月经第2天,1天3到5颗,减至仅月经来第1天服用1颗,而McGill疼痛调查量表中“跳动的痛、牙咬样痛、撕裂样痛、疲劳乏力及恐惧”均大幅度降低,总分更从57降至13分。

而经前症状筛检量表发现,经前紧张焦虑、经前情绪敏感程度亦有明显改善,中医在经痛的治疗上不仅能减轻严重的经痛,更能改善心理的焦虑忧郁,生活品质亦能大量的提升。

相关文章:经期|经痛寒底便秘热底宜吃什么生果?橙梨提子分凉热吃对减经痛👇👇👇

+24

延伸阅读:

妳月经正常吗?确实追踪生理期 成女性健康管理新趋势

男侧腹疼痛3天后爆发“皮蛇” 医师揭3症状须提高警觉

【本文获“NOW健康”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