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男每天跑步骨密度肌肉量竟下降 医生指“这运动错误”很常见
都说“运动是良药”,有运动习惯的人往往能深刻体会到,当运动起来整个人的精力和心情都会变得不一样。
然而,现实中也有不少人热爱运动,体检报告却亮起“红灯”。明明是为了健康、增强体质才坚持锻炼,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不少爱运动的人,这个坑都踩过。
延伸阅读:运动健身|哪些人适合微运动?5方法确认身体状况微运动整顿身心👇👇👇
坚持运动3个月,却遭遇“反向效果”
都说运动有益健康,可28岁的陈先生(化名)却遭遇了“反向效果”。为了消灭脂肪肝,他每天坚持跑步打卡,3个月成功瘦了10斤,体检时却发现:骨密度下降,肌肉量也流失了5%。
为什么坚持运动,反而“动”出了新问题?答案很简单:他犯了很多人都会犯的错——只做单一运动。四川省人民医院运动处方门诊数据显示,高达65%的健身人士存在“运动偏食”——要么只跑步,要么只骑车,最终引发各种身体问题:
42岁的张女士(化名)坚持长跑了10年,膝盖软骨磨成“砂纸”。只因从不练力量,肌肉对膝盖保护不足。
26岁王先生(化名)热爱健身,却在一次硬拉中突发腰椎间盘突出。由于长期忽视柔韧训练,身体硬得像钢筋,关节活动严重受限。
跑步常见运动伤害👇👇👇
相关文章:跑步、高强度运动易伤膝?中医教按3穴位、喝1茶饮预防运动伤害
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医生苏茜在该院公众号刊文提醒,任何一项运动锻炼的部位都是有限的,只进行单一运动并非最佳选择。她给出实用建议:
有氧天天练、力量隔天练、柔韧随时练、久坐站起来、碎片时间动起来。①
运动要搭配着练,效果才最好
运动有一个“运动金字塔”,帮你合理搭配每周运动,让健康效果事半功倍。
第一层:日常活动
走路、爬楼梯、园艺活动、做家务、上下班、上街、办事、购物骑单车等。日常活动有助对抗久坐、维持代谢、偷偷燃脂。
建议每天数次,积少成多。利用一切机会动起来。
第二层:伸展运动
瑜伽、太极、八段锦、全身拉伸。能够润滑关节、矫正体态、改善活动度和身体平衡稳定、减少运动损伤。
所有年龄段都可以练,每天练习效果最好。
第三层:有氧运动
有氧舞蹈、慢跑、骑单车、游泳、登山等。
建议每周至少运动3~5天,每次至少30分钟,运动中心率在130次/分上下(中等强度至较大强度),感觉微微出汗,有点累但能说话。
第四层:抗阻运动
器械训练(健身房)、自重训练(俯卧撑、深蹲、弓步、平板支撑)、弹力带练习、壶铃等。
建议肩背、臀腿、腰腹分开练习,每周2~3次。同一部位两次锻炼间隔2天。年纪越大越要练力量。
第五层:静态运动
看电视、玩电脑、看书。
要打断静坐少动,建议每坐/卧1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①
推荐6种“最佳运动”,选对效果翻倍
1. 改善睡眠的最佳运动——瑜伽太极
哪种运动最助眠?科学答案来了!2025年8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团队刊发在《英国医学杂志-循证医学》的一项研究,提名了4种助眠运动:瑜伽、太极、步行或慢跑。
瑜伽、太极、步行和慢跑在提升睡眠效率、延长睡眠时间、缩短入睡时间等方面表现突出。其中,瑜伽对总睡眠时间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平均延长110分钟),太极可改善睡眠结构,步行与慢跑则能有效缓解失眠引发的日间功能障碍。②
2. 抗抑郁的最佳运动——跳舞运动
有没有发现,一场大汗淋漓的运动之后,整个人心情都变好了?这不仅是感觉,更是有科学依据的。2024年《英国医学杂志》刊发一项关于运动和抑郁症关系的发现:运动对于抑郁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对抗抑郁最好的运动是——跳舞。
此外,步行慢跑、瑜伽、力量训练、混合有氧运动、太极拳也是不错的选择。③
3. 延寿效果最佳运动——挥拍运动
适量运动有助延寿。2016年《英国体育医学杂志》一项涉及8万人,关于不同种类运动和全因死亡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最佳的延寿运动是——挥拍类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可以降低全因死亡率47%。
这项研究统计的日常活动,包括骑自行车、游泳、跑步、足球、球拍运动(包括羽毛球、网球和壁球)和有氧运动(包括体操、普拉提和舞蹈课)等。④
4. 降血压的最佳运动——等长运动
适当运动是非常好的辅助降血压的方式。2023年《英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所有类型的运动都有助于降低血压,不过,“等长运动”是降低血压的最佳选择,比如,靠墙静蹲、平板支撑、站桩、扎马步、提踵(踮脚尖)等。
通过对1.5万余人进行了270项随机对照试验分析发现:
● 等长训练(扎马步、靠墙静蹲、平板支撑),能降压8.24/4毫米汞柱(对比来看降压效果最好);
● 抗阻训练(俯卧撑、深蹲、举重等),能降压4.55/3.04毫米汞柱;
● 有氧运动(骑车、步行、跑步等),能降压4.49/2.53毫米汞柱;
● 高强度间歇训练(波比跳、跳绳)可降压4.08/2.5毫米汞柱;
● 有氧运动联合动态抗阻训练,能降压6.04/2.54毫米汞柱。⑤
5. 缓解腰痛的低成本运动——走路运动
腰酸背痛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2024年《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步行不仅是一种低成本、低风险的运动,还能显著减少下背痛的复发,特别是对于背痛初发者。⑥
走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适合大多数人随时进行,而且益处也是多方面的,健走可以帮助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和血糖水平等。
6. 增加骨密度的运动——力量训练
很多人体检时会被告知“骨密度偏低”。2020年发表在《骨骼》医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增加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跑步和走路,而是——力量训练!
研究发现:力量训练在增加和保持骨密度方面都要好于平板支撑、靠墙半蹲这类等长收缩运动,以及走路、跑步等简单身体活动。⑦
相关文章:【运动后冲凉】即冲易中风心脏病发?运动后7大须知唔好饮可乐👇👇👇
本文综合自:
①2025-09-11四川省人民医院《运动也会“偏食”!这份金字塔“运动秘籍”快收藏!》
②Effects of various exercise interventions in insomnia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BMJ Evid Based Med. Published online July 15, 2025. doi:10.1136/bmjebm-2024-113512
③Effect of exercise for depression: 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BMJ. 2024. doi:10.1136/bmj-2023-075847
④Associations of specific types of sports and exercise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disease mortality: a cohort study of 80 306 British adults.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7.
⑤Exercise training and resting blood pressure: a large-scale pairwise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Br J Sports Med. 2023 Jul 25:bjsports-2022-106503. doi: 10.1136/bjsports-2022-106503.
⑥Effectiveness and cost-effectiveness of an individualised, progressive walking and education inter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of low back pain recurrence in Australia (WalkBack):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the lancet.Published online June 19, 2024.
⑦Effects of supervised high-intensity resistance and impact training or machine-based isometric training on regional bone geometry and strength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men with low bone mass: The LIFTMOR-M semi-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one. 2020 Jul:136:115362. doi: 10.1016/j.bone.2020.115362.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