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笃手指”更便利及能预测低血糖 新型GCM为患者提供多一个选择

撰文: 健康Easy
出版:更新:

现年约35岁的Koey是一名一型糖尿病患者,她在五年前开始使用CGM。以往,医生建议她每日“笃手指”测血糖五至八次,对她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少困扰,而且她害怕被同事知道而影响工作,所以实际每日都只能检验约三至四次,每周亦会出现四至五次低血糖的情况。她又指,自己到曾光顾的餐厅用餐时,每次都会点同一样的菜式,因为害怕新菜式会影响血糖,带来不少压力。直至医生建议她转用连续葡萄糖监测装置(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简称CGM)后,她感到比“笃手指”方便及卫生很多,而且该装置能即时显示血糖走势,便利她监测饮食。Koey亦表示她曾于餐厅误获含糖汽水,装置即时反映其血糖上升,因此她能及时更换成回无糖汽水“避过一劫”。

糖尿病患者陈小姐及Koey一同分享经历。

新型CGM提供“预测”功能

糖尿及内分泌联盟名誉秘书、内分泌及糖尿科专科黄卓力医生指,定期监测血糖对患者管理病情有很大帮助,亦可让医护更全面了解他们的病况,从而适当地调教药物并减少并发症风险。他解释,CGM是植入在皮肤下的感应器,患者再透过手机应用程式持续监测血糖指数,因此他们不需再受不停“笃手指”之痛。另外,现时有一种新型AI驱动CGM,它运用AI人工智能驱动的演算法及大数据模型,并预测患者未来的血糖走势,例如能在30分钟前发出低血糖提示及作出夜间七小时低血糖预测等,令患者可事前作准备,减低出现低血糖及后续并发症机会。

糖尿及内分泌联盟名誉秘书、内分泌及糖尿科专科黄卓力医生

勿轻视低血糖的影响

对于低血糖会对患者造成甚么影响,糖尿及内分泌联盟理事、内分泌及糖尿科专科唐俊业医生指,出现低血糖时患者会感到头晕、手震及心跳加速等,如未能即时处理,有机会导致昏迷及心脏问题。除此之外,经历严重低血糖的患者,他们的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会增加1.5至6倍,而低血糖症老年糖尿病患者患上失智症的风险更会增加两倍。

糖尿及内分泌联盟理事、内分泌及糖尿科专科唐俊业医生

要避免出现低血糖,患者应定时监测血糖及保护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定时定量及依照医生指示用药。若不幸出现轻微低血糖,唐医生建议患者尝试使用“15-15法则”,即先摄取15克含糖食物(如半杯果汁或1汤匙砂糖/蜂蜜),然后等待15分钟,再测量血糖是否已回复到正常范围;若血糖水平仍然偏低便可重复以上步骤,一旦开始出现神智不清及抽搐时就必须立即求医。

另外,为提升糖尿病患者对定期监测血糖的关注,糖尿及内分泌联盟推出“新型连续葡萄糖监测装置免费试用计划”,年满18岁并在过去三个月内未曾使用CGM,以及是新确诊、高风险的低血糖或血糖控制不佳的一型或二型糖尿病患者可免费申请,试用期为两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