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迎强对流天气 多地突降冰雹犹如踏入“冰河世纪”
9月13日晚,北京市迎来一场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伴有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雨。冰雹过后,北京多地白茫茫一片,冰雹颗粒堆积恍如下了一场雪,不少市民纷纷拍照在网上分享,称“从没见过这样的冰雹”,甚至调侃是踏入了“冰河世纪”。
《极目新闻》报道,9月13日晚,北京市气象台消息称,北京出现分散性雷阵雨,部分地区伴有大风、冰雹和短时强降雨。房山、丰台、大兴、朝阳等地出现冰雹,最大直径2厘米左右。
有大兴区的市民分享图片,只见其车辆的后挡风玻璃已被砸出多个窟窿。有网民称,下冰雹时她正在开车回家,车头挡风玻璃被砸出蛛网状裂纹,车身也被砸出小坑。丰台区的市民称,当晚6时30分许,天空突然出现闪电并下起大雨,随后冰雹倾泻而下,遮阳篷、车顶劈里啪啦作响,整个过程持续约5分钟。
受强对流天气影响,地铁线路也一度暂停营运。当晚7时33分,北京地铁消息称,受降雨大风天气影响,地铁亦庄线沿线一树木倒伏在荣昌东街至同济南路区段运营正线,地铁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抢险工作。晚上7时56分,地铁抢险人员将树木移出运营正线,亦庄线恢复全线通车。
有乘客称,当晚7时47分,她在亦庄线次渠站转车时,见电子屏幕上通知亦庄线因异物侵入地铁限界,导致列车出现延误等情况。直到晚上8时04分,她才乘坐列车离开次渠站。还有乘客称,当晚7时13分,列车无法前行,许多乘客在亦庄线荣昌东街站滞留,直至当晚8时许才恢复通车。
《北京日报》报道,对于本次下冰雹为何如此猛烈,北京市气象台消息,根据气象部门近十年的统计资料,北京地区每年4月初到9月下旬都会出现冰雹,目前临近9月中旬,从出现时间上看是正常的,但强度确实比较少见。
从监测来看,从昨晚6时后,对流云团在自西向东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增强,尤其是从山区移到平原地区之后明显增强,形成了超级单体风暴,一般出现后都会伴随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北京市气象台相关专家表示,对流云团在自西向东移动的过程中,经过丰台、大兴、朝阳南部和通州,移动路径大概是一条40多公里长、2至3公里宽的窄带。冰雹就产生于这条窄带上。
据介绍,强冰雹天气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形成了一个超级单体风暴,至于超级单体风暴的形成,则与不稳定的大气条件有关。由于今年副热带高压南下的时间比往年偏晚,整个华北平原地区低层的暖湿条件特别好,水汽充沛。
而昨天高空还受到冷空气影响,当这两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的层结。市气象台相关专家称,“即高空是干冷的,低层是暖湿的,对流云团进入到这样不稳定的层结后,有利于其强度增强,进而产生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