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逝世|丘成桐追忆:最大贡献是提升了中国人做学问的信心
撰文: 盛昀
出版:更新: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因病于周六(18日)12时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据《中新社》报道,国际著名数学家丘成桐表示,杨振宁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升了中国人做学问的信心。
报道指,10月18日,得知杨振宁逝世的消息后,丘成桐花15分钟写下一段悼词:“慕双雄携手,破宇称守恒,启我后学二三辈。继外尔规范,始强力物理,叱咤科坛六十年。”丘成桐表示,虽然他与杨振宁比邻而居,但杨先生住院后,丘成桐也很久没见他了。
丘成桐与杨振宁相识已逾半世纪,50多年来,丘成桐与杨先生一直保持交流。丘成桐表示,杨振宁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升了中国人做学问的信心。“杨振宁与李政道拿了诺贝尔奖后,我们才意识到中国人也有能力做出一流的学问。”
此外,他对中外学术交流贡献亦颇多,他成名后常到中国讲学,与中国的物理学家有很多来往,这显然影响了中国很多学者。
丘成桐称,“老一辈科学家当年离开中国时,后无退路,只能向前猛冲,做成很多重要的学问。他们治学态度严谨,没那么急功近利,愿意做有长远影响的学问。”
在丘成桐看来,杨振宁“讲话很优雅、很有分量,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在杨振宁父亲的影响下,杨振宁身上保持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丘成桐还透露,杨振宁很喜欢陆游的诗词,有些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但他常常引用得恰到好处、很有意义。
杨振宁逝世|清华高等研究院设缅怀室 师生公众排长队共同追念杨振宁逝世|夫人翁帆发文悼念:有他多年的陪伴我何其有幸杨振宁逝世|中国科协:以一生践行“有生应记国恩隆”家训杨振宁逝世|2导师培养最早华人诺奖得主 晚年为恩师纪念馆题名杨振宁与深圳的不解之缘 93岁精神矍铄讲学1小时没喝一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