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开展太空探源科学卫星计划 探寻宇宙生命起源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将组织实施包含“鸿蒙计划”、“夸父二号”、系外地球巡天、增强型X射线时变与偏振空间天文台在内的太空探源科学卫星计划,力争在宇宙黑暗时代、太阳磁活动周、系外类地行星探测等领域实现新突破。

“天关”卫星探测到银河系内X射线暗弱爆发EP240904a。(央视新闻)
“慧眼号”在黑洞、中子星和伽马射线暴等天体研究取得系列成果。(央视新闻)

据报道,通过这些空间科学卫星任务的扎实推进,中国空间科学将在更多方向上实现从“并跑”向“领跑”的跨越,持续产出更多关键性、原创性、引领性重大科技成果,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标志性贡献。

在本次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还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怀柔一号”探测遥远宇宙天体。(央视新闻)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自2011年启动实施以来,已成功研制并发射“悟空”号、实践十号、“墨子号”、“慧眼号”、“太极一号”、“怀柔一号”、“夸父一号”和“天关”卫星等八项科学卫星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乃至世界首次。

作为中国首个系统性支持空间科学研究的计划,该专项标志着中国空间科学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域“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推动中国空间科学家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悟空”号发现宇宙线硼核的能谱变硬。(央视新闻)
“夸父一号”观测到双日珥爆发。(央视新闻)

十五年来,专项集中体现了科学研究不断向“四极”方向的拓展与深化:

极宏观方面,绘制出国际首个X射线全天天图;

极微观方面,获得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精确的宇宙射线电子、质子、氦核和硼核能谱精细结构;

极端条件方面,首次直接测量到宇宙最强磁场,探测到距离黑洞最近的高速喷流;

极综合交叉方面,实现了科学、技术、工程的高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