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实现烧烤自由! 齐看中国太空食品进化史

撰文: 当代中国
出版:更新:

神舟二十一号的航天员在空间站吃上了香喷喷的现烤鸡翅和牛排。这个世界首台“太空烤箱”,令航天员食品实现了在轨烹饪烘焙。
这样美味可口的现烤食物,与2003年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吃的即食食品已有天壤之别。这二十多年来,中国航天食品经历了甚么样的变化呢?

神舟五号|无需加热的即食食品

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在2003年执行“神舟五号”任务时,21小时内进食了凉的即食八宝饭、宫保鸡丁以及月饼。

神舟五号携带的都是即食食品,无需加热或加水。图为杨利伟在太空舱内吃月饼。(网上图片)

早期载人航天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飞行时间短、物资携带能力有限,同时进食进水相关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所以航天食品必须质量轻、体积小,主要是脱水食品和即食食品。这个阶段,太空食品种类少,口感、味道和进食体验相对较差,只能保证航天员补充能量的需求,完全算不上“美食”。

1961年,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加加林吃的太空食物是存放在牙膏状容器中的。(网上图片)

神六到神十|加热食品和个性化定制食品

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配备了食品加热器,航天员第一次在太空吃上了热饭,还新增了复水菜和冻干水果。

随着太空探索的深入,中国对于太空食品科技的研究也不断发展。解决了“怎么吃”之后,就开始考虑“吃甚么”。太空食品不再仅限于传统的脱水食品,而是更注重种类多样性、营养均衡以及食用体验。到了2008年的神舟七号,食品种类就从40多种增加到80多种。

2013年的神舟十号,太空食品与此前最大的区别,是可以根据航天员的口味进行个性化定制。从满足营养需求到兼顾饮食偏好,航天员的饮食体验进一步人性化。

神舟十一号的太空食品有土豆烧牛肉、油焖笋、牛肉米粉等,科研团队根据航天员个人口味准备了主食、副食、饮品等近100种食品。(CCTV/当代中国授权)

神十二到神十四|新鲜水果送入太空

2021年,神舟十二号实现将新鲜苹果送入太空,打破航天员在太空中只能吃冻干水果的状况。选择苹果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营养好、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且不用去皮,汁水少。而神州十四号选择了提子,因为其无籽、吃起来更方便,产生的厨余废物也更少。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菜谱十分丰富,有120多款食品。(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当代中国授权)

在这些新鲜水果的引入过程中,中国的科研团队也面临着多重挑战。如何在微重力环境中保存食品的营养成分,以及如何确保这些食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新鲜度,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航天员在太空中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空间站的食物保存设备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科研人员也在尝试空间站自给自足的可能性。

神舟十四号|太空菜园自给自足

2022年神州十四号,航天员在太空菜园成功栽培了生菜、小麦和矮杆番茄等植物,采用长效控释肥和微孔导水技术,实现微重力下水分和养分的有效供应。航天员首次品尝到自己在太空中种出来的新鲜生菜,为未来的长期驻留空间站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新鲜食物来源。

神舟十四号上的太空菜园里,植物都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航天员吃上了自己种的生菜。(CCTV/当代中国授权)

太空菜园的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航天员产生的二氧化碳,生产氧气,一定程度上净化密闭空间站的环境,获得清新的空气。

神舟二十一号|世界首台太空烤箱 现烤鸡翅和牛扒

2025年10月,神舟二十一号的航天员在空间站第一次吃上了现烤的鸡翅。他们从包装袋里拿出腌制好的鸡翅,固定在烤盘的签架上,放入热风烘烤机内以180℃烘烤28分钟后,一盘滋滋冒油的“宇宙级”烤鸡翅就制作出来了。

航天员在神舟二十一号上成功烤出喷香四溢的鸡翅和牛排。(CCTV+影片截图/当代中国授权)

这台特殊的太空烤箱与地面的烤箱有甚么不同呢?它是世界上首台“太空烤箱”。首先,通过温控技术、多层过滤等技术,实现烘烤时的无油烟处理,满足空间站油烟排放标准。其次,它的净化装置和整机都要经过严格测试,可以连续可靠运行500次。

中国航天员在完成科学任务的同时,太空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升。从一口月饼到一份滋滋冒油的太空烤翅,航天员餐桌上的变化也展现了载人航天技术更精细化、人性化的进步过程,以及中国航天自力更生、创新超越的自信和底气。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阅读:神舟二十一号携4小鼠升空 中国曾把甚么动物送上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