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十大航司遭集体约谈 经济舱“锁座收费”乱象侵害消费者权益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内地多家航空公司被揭露在经济舱大规模实施“锁座”及有偿选座服务,导致消费者连选择靠窗、走道等基本座位的权利都需额外付费。对此,江苏省消保委26日就此问题紧急约谈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十家主要航空公司,直指行业内存在“过度锁座”“变相收费”等四大乱象,要求相关企业在15个工作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报道称,江苏省消保委近期针对引发热议的飞机“锁座”现象开展专项调查,选取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航、海南航空、厦门航空、深圳航空、山东航空、四川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十家航司作为调查对象,透过实际购票与线上选座方式进行摸底。
调查结果显示,锁座行为在业内普遍存在,购票阶段锁座比例介于19.9%至62.1%之间,均值高达38.7%,且锁定范围高度集中于经济舱前排、靠窗及靠过道等消费者偏好的优质座位,仅开放中间区域、机尾等舒适度较差的座位供免费选择,严重限缩消费者的选择权。
在解锁机制方面,调查发现被锁定的优选座位主要依赖会员积分或里程兑换,但非会员或偶尔出行的消费者缺乏积分累积渠道,只能被动接受普通座位。更甚的是,部份航司进一步增设付费路径,开放积分或里程付费购买座位,实质是将“基本座位选择权”拆分为付费服务,变相提高出行成本。
报道指出,信息不透明与解释不合理同样侵犯消费者知情权。部份航司选座页面标识模糊,购票时未显著告知锁座规则与收费标准;客服回应则多显牵强,常以“保障安全”“系统默认”等理由搪塞,与“高比例锁座、付费即解”的实际情况相悖,无法提供合法合理依据。
此外,协议文本中存在不公平格式条款问题突出。消保委指出,航司未以显著方式详细告知锁座规则等关键信息,通过模糊化表述为单方锁座提供便利以规避责任,更按会员等级、付费能力划分座位,对座位资源进行歧视性分配,甚至赋予航司“单方调整座位”的绝对权利,未设置异议渠道及补偿机制。
江苏省消保委强调,航空运输具有公共服务属性,消费者购买机票后即与航空公司建立航空运输合同关系,依法享有包括选择合适座位在内的基本服务权利。当前部份航空公司将本属常规服务范围的座位通过锁定方式进行收费的做法,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与自主选择权。
为此,江苏省消保委向各航司提出两项明确整改要求:一是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对现有选座规则进行全面梳理,重点解决“锁座范围过度”问题,取消付费或所谓“积分兑换”等形式的变相付费选座模式,确保免费可选座位数量合理、分布均衡,仅保留出于“特殊旅客座位预留、保障应急座位使用、维持飞行配载平衡”目的的必要座位锁定;二是对协议文本中存在的涉嫌“锁座”的不公平格式条款进行梳理和修改,不得存在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免除经营者责任等不公平规定。
据报道,南方航空、吉祥航空相关负责人26日均对事件作出回应,表示“正在了解情况”。吉祥航空更在当晚回应称,“公司将根据江苏省消保委的要求开展自查自纠和相关条款的梳理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评估”。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已有不少乘客在社交平台发帖投诉,称在不同航空公司平台购买机票后,在线上选座时却发现大部份座位处于“锁定”状态,无法选择,令出行体验大打折扣。今年9月21日国庆前夕,央视网曾再度报道飞机“锁座”问题,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当时指出,出于航空安全或特殊群体需要锁定部分座位可以理解,但若为多收费而将大量甚至绝大多数座位锁定,则可能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9月26日,江苏省消保委曾发表文章明确表态,指相关航司“锁座”行为“与航空公司应承担的公共服务责任相违背”,并提醒消费者若遭遇“锁座”纠纷,可透过12326民航服务监督热线或向相关部门反映,依法主张退还不合理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