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启德那夜的背后 专访足总竞赛部 办比赛不能只求及格

撰文: 袁志浩
出版:更新:

香港足球代表队下周二(14日)将再次迎来启德主场赛事,于亚洲杯外围赛对孟加拉。6月对印度那一夜,超过4万人组成的红海,足总竞赛部功不可没,举办一场比赛,背后有什么准备功夫,最困难的又是什么?
在各种严格的比赛指引与规例下,他们追求的不是只求“及格”,而是让观众乐在其中,达至举办比赛的真正意义。启德那一夜,是挑战,也是机遇,让足总与各个持份者好好思考,在有限资源下如何发挥创意,寻找香港足球的发展方向。
摄影:廖雁雄

单是2024至2025年度球季,在9个多月里,足总举办超过2600场十一人与五人足球的正规赛事,意味平均每日要举办近10场比赛。这些赛事涵盖男与女、成年与青年、职业与业余等各个级别,若连同学校组与草根赛事,数字更远超于此。

身负如此重任的足总竞赛部,顾名思义,从筹备到执行,任何比赛都跟他们有关。这个10人组成的部门由高级竞赛经理苏冠礼带领,后勤员工负责票务、场地、人手安排、纪录、与球会对接等工作,前线职员则管理港超、低组别、女子、五人及青年联赛,在需要时互相补位帮忙。

已在足总工作15年的苏冠礼称:“我们是一个团队,不论有多高难度的任务,也一起去完成、汲取经验。这是我最骄傲的,也是我的成就。”

由10人组成的竞赛部,左起:Anthony、竞赛经理Boris、Vincent、Alan、Kenneth、高级竞赛经理苏冠礼、Chun、David、Mark及Adison。(廖雁雄摄)

竞赛部近年其中一个高难度任务,自然是为港足在启德主场馆举办亚洲杯外围赛。6月香港对印度时超过4万名球迷营造一片红海,场内热烈气氛令人回味至今,但举办如此高规格、备受期待的赛事,背后尽是繁琐的准备功夫。

从场地说起,首先要落实使用日期,当中涉及与启德体育园的沟通,并定期向亚洲足协(AFC)汇报最新进展。由于启德属新比赛场地,AFC会提前派员到港视察,如有任何需要改善之处,例如房间分配、客队球迷区安排与间隔等,竞赛部需与场地人员跟进,一直去到赛前的最后一刻,确保场地设施与配套都符合规定。

球场外围的布局也不容忽视,竞赛部要与足总市场部合作,了解赞助商的意向,若设摊位售卖纪念品,摊位位置、产品详情、人手安排,还有比赛日停车场分配、VIP人数等,都要收集好资料向有关部门报告。

比赛场外的各种安排,竞赛部都需事前收集好资料,向有关部门报告。(资料图片/夏家朗摄)

落手落脚设置场地 照顾客队最具挑战性

竞赛经理Boris提到,任何在香港举行的国际赛,足总都有责任招待客队,以亚洲杯外围赛为例,竞赛部在港队落实对印度后,便要尽早收集访港球员资料,皆因申请来港签证有时间限制。

“他们需要一种特别的签证,全队50人,每人都需各填写一份表格;足总作为他们在香港的担保人,又要多填50份表格。”他又透露,申请香港签证往往需提前一个月处理,但个别情况下,AFC在比赛前三周始公布比赛裁判及官方人员名单,竞赛部因此要与入境处保持紧密沟通,令对方能顺利抵港。

竞赛部亦要确保赛前记招、官方训练能如常举行,如记招用的布景板、赛事人员通行证的设计及制作、传媒使用的背心、比赛用球及场内广告板,都要亲手处理及设置。

以9月中在香港举办的亚冠杯二级联赛为例,保安检查等各种安排,都由竞赛部亲手设置。(廖雁雄摄)
+4

至于客队抵港后的住宿、交通安排都是竞赛部的工作,除了要为对方预约旅游巴、七人车与货车接送职球员及物资,也需为客队安排洗衣服务,甚至购买水及冰。最困难的就是安排客队训练场地,因客队随时更改行程,若球队突然提早抵达,在香港场地有限、且部份场地无法在晚间使用下,或难以及时预约合适场地。

其实近乎每一支到访的外队,也不会对主队安排百分百放心,竞赛部只能用表现去证明,香港足总会全心全意地去办好一场比赛。“当我们拒绝部份安排,或有任何延误,他们难免会以为我们是存心为难。我们唯有尽可能把一切做好,提早向他们确认细节,给予他们信心。”

过去港队作客曾被安排在质素欠佳的场地训练,有人质疑足总为何如此“厚待”客队,Boris表示足总并非“好客”或“有求必应”,只是中立地“尽量帮助”。“我们只是提供基本、应有的协助。我们必须考虑客队安全,若安排的场地无法符合保安要求,最终足总亦会受罚。”

保安问题是竞赛部最关心的环节,去年底在旺角场举行的东亚足球锦标赛外围赛,足总曾应场监要求,在比赛后曾拉起胶带,减少观众与球员交流。(资料图片)

受制严格规例 框框中发挥创意

去到比赛日,场地布置、任何仪式、表演、大银幕上的片段效果,甚至场边的医疗辅助队都是竞赛部统筹范围。他们最担心的依然是保安问题,因若然有人冲进球场,或把杂物掟落草地,同样会令足总被亚洲足协罚款。

就这方面而言,启德主场馆与香港大球场因球场与观众席有围栏相隔,且有一定距离,相对“安全”;但球迷在旺角大球场可更轻易与球员接触,成为一大难题。尤记得去年底在旺角场举行的东亚足球锦标赛外围赛,足总在比赛后曾拉起胶带,减少观众与球员交流,其实是因应场监要求。

“旺角场时常举行港超,大家习惯了这个舒适的环境,完场后会跟球员握手、自拍,但这就是本地与国际赛的矛盾,亚洲足协视此为重大安全考量。他们不熟悉香港的这种文化,并建议在球迷通道‘做手脚’,足总虽然只能服从,但认为此举会令通道太窄,所以宁愿在草地内拉起胶带,鼓励球员尽快离开。”Boris解释道。

在符合比赛规例下,竞赛部活用场内灯光效果及电子萤幕等,希望为球迷带来更佳体验。(资料图片/夏家朗摄)

如何在既有的框架下,让各方有更好的体验,正是苏冠礼掌管竞赛部的宗旨之一。

像是港足对印度赛前,启德场内灯光闪动,以强劲音乐配合球员出场;开波前场内灯光变暗,随着倒数五秒把草地逐格亮起等效果,都是在有限时间内设计而成,且符合比赛规例。

“直至比赛前两日我们到球场排练流程,首次接触到主场馆的灯光系统,才尝试想出各种花款。幸好曾跟技术团队合作过几次,他们很支持我们,并一起想办法去用尽各种功能。”Boris指出,就连该场比赛的场监也对此相当支持,甚至罕有地提出建议,“在不违反准则下,他鼓励我们在新场地做多点新颖的事,如用聚光灯打在球员身上,逐个介绍他们步出球场,但可惜因场地设备所限而没有成事”。

虽然亚洲足协对每场赛事有严格规例,但竞赛部仍希望让球迷们有最好的体验。(资料图片/夏家朗摄)

一场比赛的意义:望观众享受、开心

“双赢”是苏冠礼慢慢学会的事,他不讳言初入行的自己“死板”,只懂得按章工作,但慢慢发现不只足总,球队与球迷的感受也应该在考虑之内。如比赛前的TIFO、向观众派发的旗仔、场内表演、曾把球迷区设置在两边龙门后打造对垒感,都是同事们受外国启发,或接受意见后的成果。

对竞赛部而言,每个比赛日的足总职员、康文署及启德的场地职员,都是足总举办每一场比赛的支柱,他们也获前人无私地分享经验与智慧,但同时也需要拼劲与新思维,带来改变。“我认为能承受风险的话,就会让同事放手去试,彼此建立互信之余,同事的满足感、信心与连系都会增强。”苏冠礼如是说。

即使是已离开的足总员工,留下的也是一份心意,他们更会无私地分享经验。(袁志浩摄)

“最重要是观众顺利、开心睇完一场比赛。”对Boris而言,比赛最大的意义就是这样。“我想起小时候,买一张20元的门票入旺角场睇波……”那些年的Boris还因为大埔升班港甲,特意坐还未与地铁合并的“火车”到新界捧场,他最大的满足感是成长时期喜欢的事,现在自己竟然可以用另一个身份延续下去。

本来甚少睇波的苏冠礼,也因为这份工作而受到感染:“多年来香港队的比赛,比赛时我都会专注留意球场周边的各种情况,但启德(对印度)那一晚,看到港队射入十二码,我也忍不住第一次在现场大嗌,情绪都涌上来了。”

苏冠礼希望同事可以用拼劲与新思维,为足总及比赛带来新元素。(廖雁雄摄)

所以他们不想只追求一场“及格”(只符合规例,令足总不受罚)的比赛,与其少做少错,既然有新的硬件与配套支援,何不把握这次机会?“启德那一夜给了我们更多思考空间,提醒大家原来可以这样发挥创意,不止是足总,而是包括有关部门、其他球场的各个持分者。”

以上月举行的沙特超级杯为例,是香港大球场首次装设吊索摄影机(spider cam),镜头总数多达近40个,包含VAR及门线技术,比多年前的英超亚洲赛时更多。“当然是因为沙特有钱,但无人想过一切会成真,这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做法。”Boris认为外国做到的,香港其实也可以做到。“大家能多想想可如何发展下去,不要接受香港资源有限,就什么也没所谓。”

相信大家的愿景都是一样——港足热潮可以让本地联赛受惠,“我们的角色是继续去争取资源,希望香港人仍会梦想自己做一位足球员”。

港队启德主场赛事的成功背后,包含了不少工作人员的努力、心血与付出。(受访者提供)